近年家長十分關心兒童成長發育的過程,「照骨齡」因此成為家長間的熱話題。原來,「骨齡」是孩童在發育上的生理年齡,只要照一張左手掌 X 光片,就可以評估孩童骨頭成長發育的成熟度。愛群兒童成長診所副院長黃世綱說,「兒童成長看骨齡,就等於樹木生長看年輪。」
兒童隨著年紀增長,骨頭形狀、數量都會有變化,愛群兒童成長診所副院長黃世綱說明,等到骨頭生長至一定長度後,位於長條狀骨骼末端的縫隙,也就是「生長板」會慢慢閉合,這時孩童身高、手臂長度、手指長度都會定型了。只要生長板還沒閉合,「這些」地方就會持續增長,包括:
- 前臂、上臂
- 大腿、小腿
- 手指
- 腳指
不過,兒童的骨齡與實際年齡不一定相符。舉例來說,實際年齡為 9 歲的男孩,他的骨齡可能是 8 歲,也可能是 10 歲。依照孩子生長激素分泌、或運動習慣、睡眠與營養等狀況,都可能產生差異。
黃世綱指出,骨齡在孩童實際年齡正負 2 歲之間,皆屬於正常範圍,家長不用太擔心。通常超過 2 歲,才是真正骨齡超前或骨齡落後的狀況,不過這時,爸爸媽媽只要詢問醫生「目前孩子的骨齡超前、落後,會與疾病有關嗎?」只要醫師回答不是,就可以安心;如果是,跟著孩子一起配合醫師追蹤、治療就好。
「跳繩」是最方便又有效的長高撇步!
即便如此,爸爸媽媽們難免擔心孩子骨齡影響身高,黃世綱強調,家長如果希望能幫助孩子骨頭成長、好好長高,運動是重要關鍵。家長最好奇「哪種運動容易長高?」聽到這問題,多數孩子們認為跳繩、打籃球最有效,也有孩子認為跑步、羽毛球可以幫助長高。
黃世綱解答,其實跳繩、游泳、球類、跑步等所有運動都有效!但他表示,有些運動難免受限於場地、人數,比如籃球雖然可以自己練習跳投,卻需要場地;羽球雖然不一定要在羽球場,但需要 2 人一起;就連跑步也可能因為天氣不佳而無法進行。因此他個人建議「跳繩」是最方便且不受限制的運動。
根據《跳繩介入對四年級學童身體健康指標的影響》(楊雅嵐,2011),學童每一次跳繩,基本上持續跳 10 分鐘,以 1 秒 1 下、每分鐘 60 下的速度進行,每天累積 30 分鐘、一周累積 210 分鐘,便會產生效果。黃世綱補充,甚至原地跳高、摸門板等跳躍性活動,都可以在短時間啟動心肺功能。
選哪種運動都可以,別讓孩子有壓力
但黃世綱也提醒家長,無論最後孩子選擇跳繩與否,都別給他們太大壓力,若秉持希望孩子長高的初衷,卻反而讓子女感到壓力、心情受到影響,就是反效果。他建議,尊重孩子的決定,如果孩子選擇跳繩,幫助他們將跳繩當成遊戲融入生活,或讓兄弟姊妹一起跳,孩子們才會開心、進行得長久。
「運動真的不用有壓力!」黃世綱強調,只要運動 10 分鐘,即使運動時間只有 10 分鐘,但停止運動後,生長激素仍會持續分泌,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生長激素分泌的量都比平常還多。也就是說,即使短時間的運動,身體也會產生相應的反應,他希望,孩子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把握機會、積少成多,成長與健康便一定不落人後。
文/陳韋彤 圖/雷思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