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充斥著各種小吃及美食,若沒有加以控制或搭配運動,體重就容易直線攀升,許多疾病的元兇問題都來自於「肥胖」,多建議以漸進從飲食及運動著手減重,如果無法藉由作息調整,可考慮藉由減重藥物、內視鏡手術進行治療,比起傳統外科手術恢復快、住院天數短、有效減重成效。
僅一成患者靠飲食、運動瘦下來
肥胖不只影響外觀,更是許多肝膽胃腸疾病的元兇, 內在器官也會因為肥胖導致的全身性慢性發炎反應產生合併症,許多肝膽胃腸疾病與肥胖有密切相關,常見的包括有脂肪肝造成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膽囊結石、胰臟發炎、胃食道逆流造成食道炎及巴瑞特氏食道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小腸微菌叢改變造成腹瀉、大腸憩室及息肉發生。
蟬聯 40 年國人十大死因的榜首惡性腫瘤中,消化道癌症與肥胖相關的就包括有食道腺癌、胃癌、大腸直腸癌、肝癌及胰臟癌,因此我們不能忽略肥胖所造成的相關後遺症,要及早控制肥胖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仿間有許多幫助減重的方式,從 168 斷食、生酮飲食等,但現代人工作忙碌多有應酬,非常困難單靠控制飲食及運動習慣來到減重,亞東醫院超音波暨內視鏡中心鍾承軒主任坦言:「不到一成的患者可以靠天然的方式達到減重的效果,這時才會進階詢問患者是否願意嘗試藥物或其他積極介入性治療。」
內視鏡手術減重分可分為三大類
有時候患者即使利用藥物控制下,減重效果仍不佳,不希望終身使用減重藥物,擔心停藥之後復胖的狀況出現時,才會考慮是否採取比較「侵入性治療」,傳統上可以分為兩大類:
- 傳統或微創外科手術:可以用開腹或腹腔鏡在肚子打 3-4 個小洞,做胃局部切除手術、胃繞道手術等。
- 經口內視鏡手術:利用胃鏡達到減少胃容積或減緩胃排空以降低食量及熱量攝取,微創經口手術恢復速度較快、體表無傷口且副作用少,效果比較緩又持久。
鍾承軒說:「外科手術行之有年,患者若 BMI 符合標準手術是有健保給付,患者術後害怕疼痛會不敢活動,導致心肺受到影響恢復期比較久,也可能術後體重急遽性的下降導致內分泌失調的情況。」
因此,近年來利用經口內視鏡手術減重,為這 5-10 年的趨勢,一般內視鏡減重手術又可以分為三大種類:
- 肉毒桿菌素注射術:利用胃鏡將肉毒桿菌素打到胃壁肌肉,讓胃壁肌肉收縮能力下降,胃就會不太蠕動延長排空時間,讓人很快產生飽足感,吃的食物變少導致瘦身效果。
- 胃內水球置放術:在胃內放置400-700c.c.的水球,讓胃部容積減少同時達到食物攝取將低、容易有飽足感,但因胃內環境非常酸,水球放置半年到一年後需要取出,同樣可能面臨復胖的問題。
- 袖狀縮胃成形術:利用經口胃鏡加裝「內視鏡縫合系統」由口腔進入胃中,將胃像荷包一樣摺疊縫合起來,在不用破壞切除胃組織腺體的前提下,達到像外科手術胃切除一樣將胃的容積縮小,減少食量及熱量攝取。
經口內視鏡手術優缺點該如何選擇??
由於三種手術各有其利與弊,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鍾承軒建議:「若患者單純想要『短期』體重控制,例如為了三個月後要結婚拍美照,可以選擇短期肉毒桿菌素注射術或胃內水球置放術,讓短時間瘦到一定的程度。」
減重方式 運動及飲食控制 減重藥物 胃內水球放置 胃壁肉毒桿菌素注射術 胃鏡袖狀縮胃成型術 腹腔鏡切胃手術 腹腔鏡胃繞道術 總體重下降 % 5-10% 5~15% 5-15% 5~10% 15-20% >20-25% 備註 效果有限,需要長時間持續控制。 整體併發症約5%,需要長期施打維持減重效果,若停止用藥有復胖的可能。 整體併發症約5~10%,6-12個月必需取出水球,取出後可能復胖。 整體併發症約1~3%,效果短暫不持久。 整體併發症機率約 2~3%。 整體併發症9-17%,術後消化道結構之改變為不可逆。
但有些患者因病態型肥胖導致三高問題,擔心未來癌症的發生,考量持久性的體重控制,鍾承軒說:「胃鏡袖狀縮胃術成效就會更好,可降低約 15-20 % 總體重,並改善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現象,與外科局部胃切除減重術的效果相當,且可達成體表無傷口、住院天數短及恢復快的微創減重目標。」
不論外科手術、藥物治療、內視鏡減重手術,需搭配一定的飲食控制及運動習慣,避免復胖的問題產生,鍾承軒分享臨床經驗:「有患者進行胃鏡袖狀縮胃術,雖然短期內達標,但是又有食慾增加想要吃的慾望,仍強迫自己一直吃,這時就可能又將胃慢慢撐大。」
肥胖造成的相關慢性疾病不容忽視,倘若無法靠飲食、運動達成體重下降的目標,建議若經濟狀況允許,可利用經口內視鏡的方式來治療,可預期微創手術有機會嘉惠更多病患。
文、王芊淩/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