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投書】國民黨地方選舉大勝 帶給民進黨的三大警訊

匯流新聞網/匯流筆陣 2022.12.02 07:28

許惠玲/大學教育工作者

我國地方大選順利落幕,不出意外的,國民黨大勝。網路上有許多人說這次不是國民黨的勝利,而是「討厭民進黨」的勝利,但我認為能夠在地方選舉把民進黨打得這麼慘,國民黨絕非「躺著選贏」,因此寫了本文分析本次選舉國民黨的選戰策略,以及其帶給民進黨的三大警訊,民進黨若再不痛定思痛,將在2024總統大選中再嚐敗仗。

第一大警訊,即為民眾對中央施政的不滿完全發洩到本次地方選舉。從一連串錯誤政策導致防疫破口、經濟衰退,再到各地停電不斷、治安敗壞,直接衝擊到地方選情,形成「討厭民進黨」的勢力。而敗選後民進黨的檢討,竟然毫無聚焦人民關心的錯誤政策,除了互相指責以外,還甩鍋給網軍側翼,實在是扶不起的阿斗。

第二大警訊,民進黨內部出現世代斷層,只有「會選舉」的人,缺乏「會做事」的人。有人拿我國地方大選與美國期中選舉進行比較,認為「給執政黨教訓」本來就是正常的事,國民黨會大勝民進黨是必然的結果。但觀察本次美國期中選舉,身為執政黨的民主黨並未如外界預測一般兵敗如山倒,反而保住重要的參議院,挺住各界預期的「紅色狂潮」,因此可以從這個明顯的反例中看到,在野黨在期中選舉中大勝絕非必然結果,選民都是聰明的,影響選舉結果最重要的除了政黨本身形象之外,還有政黨提名的候選人是否禁得起選民檢驗。

從這次各縣市候選人年齡、形象來看,國民黨候選人普遍都比民進黨要年輕許多,形象也更加清新,從提名相對年輕的蔣萬安以及十位形象良好的女性縣市長候選人,再到不惜放棄勝券在握的苗栗縣,轉而提名謝福弘,就可以看出朱立倫努力想要擺脫國民黨是「老人黨」、「黑金黨」的包袱,力求完成世代交替。

再以盧秀燕、侯友宜兩位在地方高票連任的藍營首長為例,國民黨的政治人物向來不如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一樣擅長唇槍舌戰,大多都是默默做事的人,但選舉本來就是需要會做事的人,而非一直打高空、抨擊對手卻又拿不出政績的人。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長期被認為選舉只是在做「色盲測驗」的台南、屏東,國民黨也都「輸得漂亮」;相較之下,民進黨推出的候選人大多了無新意,多為「英系人馬」,甚至在選戰一開始就被爆出論文抄襲,再加上中央防疫無能、對言論自由、對媒體的控制等等,就我自身在教育場域中的觀察,上述事件都讓年輕、青壯世代開始警覺民進黨不如他們想像中的「民主進步」,也因此流失了民心。

第三大警訊,國民黨已經重新團結、走回中間路線、穩健務實風格,民進黨激進的「抗中保台」已經完全失效。朱立倫剛接任國民黨主席出任美國時,不害怕激怒中國,直接表明「九二共識沒有共識」,更在日後提出對中的「2D戰略」(Defense & Dialogue),同時強調防衛與對話,不但一舉撕去國民黨的「親中」標籤,讓黨籍候選人在兩岸議題上找到穩固的立足點,也保留可以與中國和平對談的空間,有為有守、不亢不卑。

近日中國烏魯木齊暴動事件,國民黨也搶先民進黨發出聲援新聞稿,當國民黨變得比民進黨還要「反共」,選民又失去了一個支持民進黨的理由。再者,本次選舉提名初期,朱立倫更是堅持不辦理黨內初選,以求減少過去國民黨為人所詬病的「內耗不斷」,並且從選戰中,民進黨挖不出什麼有憑有據的黑料來攻擊藍營候選人,均可反面證實朱立倫提名的人選確實也都符合國民黨本次主打的「清白實在、中道理性、穩健務實」。這樣的結果在在說明,只要國民黨繼續保持中間路線,擺脫黑金、親中的標籤,民進黨根本不知從何下手。

政治學上有名的「中間選民理論(Median voter theorem)」,即在說明最終決定選舉勝負的會是中間選民,因此政黨要獲勝的關鍵即「在政策上盡量往中間路線靠攏」,本次地方選舉,藍綠兩黨一正一反,很好的示範了「中間路線的勝利」和「極端路線的衰微」。當國民黨重拾中間、年輕選民的信任、順利破解民進黨選舉招數,民進黨的2024還是要繼續喊著那句空洞的「抗中保台」嗎?

照片來源:中國國民黨 KMT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成績逐年增長 台中購物節是促進消費的最佳催化劑

【投書】財政部長需廉潔並重法治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