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我有話說》蔡正元眼中為何只有朱立倫,沒有羅智強?

優傳媒/ 2022.11.30 06:38

「匹夫無罪,懷璧之罪」。朱立倫、蔡正元不喜羅智強,是因為羅背後有馬總統的影子,而朱與馬貌合神離早非政壇秘密;而蔡因「三中案」對馬產生怨懟之心,故羅智強成了名符其實的「朕難容」。誅心論之,羅絕對可以勝選桃園,但他不是朱可以駕馭的「乖寶寶」。(圖/取自網路)

 

作者/廖念漢

 

日昨蔡正元在臉書上發表對朱立倫頗為另類的「歌功頌德」文,其認為此次選舉國民黨之所以能贏,朱主席居功厥偉。特別其是慧眼獨具大膽起用了張善政才能贏回桃園,因此蔡以極其罕見的「乾坤獨斷」來讚美朱立倫。

 

這句古代用來形容皇帝英明果斷的形容詞,居然被「正義居士」蔡正元用來誇讚月前才為安倍晉三降半旗,觸犯眾怒的朱立倫,著實出人意表。是以「乾坤獨斷」四個字對朱而言,是吹捧溢美或實至名歸?相信社會自有公斷,但別忘了蔡總統才配得上「開山始祖」,否則陳吉仲、薛瑞元怎麼跑上舞台的?

 

以下即為蔡正元臉書全文:

2022這場選舉,

不能忽略朱立倫的功勞,

雖然網絡上他不太討喜,

但無疑的,

做為一個戰略上的操盤手,

他下的幾手棋都很正確。

 

第一,

桃園市乾綱獨斷提名張善政,

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人選對了才有勝選的希望。

朱立倫擋住黨內外莫名的罵聲,

勇氣可嘉。

 

第二,

苗栗縣順著形勢玩空城計,

小局面會贏的人,

卻可能干擾大局面。

表面上提名,

實際上玩空城計,

擋住民進黨和蔡英文的攻勢,

朱立倫的策略相當成功。

 

第三,

新竹市後期乾脆愚公移山,

順應下架民進黨的風潮,

放任國民黨支持者板塊移動,

扶高虹安上位,

先擊潰民進黨的主力部隊,

藍白的囉唆事以後再說。

這些戰略上的成功,

必須給朱立倫正確的評價。

但國民黨明年要面對的,

將不再是蔡英文腐敗無能的團隊,

而是賴清德整軍經武的新軍,

不論是總統人選的產生,

不分區立委人選的安排,

朱立倫更大的考驗,

明年才開始。

綜觀全文意旨蔡簡直把朱主席比喻成「運籌帷幄」敗敵千里之外的蕭何,以及「羽扇綸巾」強虜灰飛煙滅的諸葛亮,故意把苗栗、新竹敗選美化成戰略性的「主動撤退」,以贏得更大卻根本不存在的「虛幻戰果」。

 

同時又技巧性略過能贏未贏的金門、澎湖敗選的話題,把「提名不當」、「師心自用」的事實完全規避,最後妙筆生花的弦外之音是〜國民黨在2024年只有朱立倫才能打敗賴清德,蔡正元唱張宇成名曲《用心良苦》唱得真是好。

 

因此這篇「錦繡文章」就成了朱立倫2024年總統大選的華麗說帖,以及21響禮炮前的「崇戎樂」。可惜蔡似乎忽略三件主客觀環境,第一,朱當初競選黨主席曾立下贏得16席的軍令狀並未達成;第二,桃園並非只有張善政能打敗鄭運鵬;第三,整個社會氛圍是「討厭民進黨」大於支持國民黨所致。

 

桃園原本由戰力最強的青年戰將羅智強領軍出戰,其「備位計畫」早已擬妥,劍及履及辭去議員、遷居桃園,就等黨中央辦理初選以求得領軍的正當性。結果朱卻學蔡英文沒收初選,直接空降張善政至桃園,旋即引發「朱羅紀」之亂。

 

持平而論,最初張的佛系戰術並不被看好,競選團隊憂心忡忡,最後張善政能大勝鄭運鵬,總的原因可歸於民進黨疫情期間多行不義必自斃的天理報應,另有三項助攻的關鍵因素:

 

第一,林志堅的醜聞爆點來的真是時候,尤其是學歷及公共工程所引發核爆級的傷害,讓鄭傷勢過重回天乏術。第二,蔡總統的「抗中保台」抹紅老招數抵不過「中國鵬」的一劍封喉,再加上兵役延長準備上戰場的恐懼心理。第三,羅智強的以大局為重的胸襟氣度,肯全力輔選張善政所致。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蔡先生只見朱空降張善政於桃園是「乾坤獨斷」,是因為歷史是由「勝利者」所寫。那麼請教蔡正元2018年的吳敦義主席敦派韓國瑜至高雄接主委選市長,一舉收復20餘年深綠的高雄,那吳主席是否也配享有您「乾坤獨斷」的讚美?

 

蔡別忘了朱立倫當年剛卸任新北市長,即開始啟動全台走透透的「傾聽之旅」,滿腦子的總統夢,所以他怎會承認光復高雄是吳敦義的功勞?是以千萬不要昨非今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朱能,吳不能,真是豈有此理!

 

「匹夫無罪,懷璧之罪」。朱立倫、蔡正元不喜羅智強,是因為羅背後有馬總統的影子,而朱與馬貌合神離早非政壇秘密;而蔡因「三中案」對馬產生怨懟之心,亦散見於臉書文章,故羅智強成了名符其實的「朕難容」。

 

誅心論之,羅絕對可以勝選桃園,但他不是朱可以駕馭的「乖寶寶」,光是這點,羅就巴比Q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廖念漢 ,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曾任國防部軍事監獄,高雄憲指部政戰主任,高雄黃復興黨部主委海巡署專聘講師,軍事院校老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