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586/記者張淑慧報導】一名住在新竹、種植香菇的67歲古先生,身高160公分,體重只有45公斤,近年來常感到疲憊、腳底發涼,曾因心臟病裝置支架,今年7月到親戚家中做客突然昏倒,緊急送醫急救,但病情仍未改善,再輾轉老遠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心臟外科求診,經檢查發現他主動脈瓣比正常人少了一瓣,同時合併嚴重狹窄,導致心臟衰竭,在施行「開心」手術後,一星期即順利出院,心臟功能恢復,一個月胖了5公斤,令他相當開心,選前還熱心關注選情。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羅傳堯表示,臺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主動脈瓣膜退化發生鈣化與狹窄,已成為老年人接受開心手術的第一位。高醫身為大學附屬醫院暨醫學中心,從傳統開心手術到經導管瓣膜置換術等,一直都有很好的治療成果。尤其對於一些非典型、先天性雙瓣狹窄合併心臟功能低下者,常因沒有嚴重的鈣化與足夠的壓力差而變得病症不明確,像古先生先在別家醫院接受診治,症狀仍沒有改善,才會遠從新竹來尋求專業的幫忙。高醫新聘心臟外科主任蔡峯鈞所帶領的專業心臟團隊,與心臟內科聯手診斷,由心臟血管內科檢查室主任李香君醫師使用最新引進的解剖智慧功能的心臟超音波系統,搭配藥物刺激負荷量測,以及心電圖同步電腦斷層分析等檢查,獲得明確的診斷,並提供患者最適合的治療選擇。
高醫心臟外科主任蔡峯鈞表示,一般人的主動脈瓣膜構造有三瓣,只有2%是雙瓣,它屬於先天性病變,在胚胎時期就產生,古先生即是少數先天性雙瓣型,在年輕時通常沒有症狀,隨著年齡增長、血流經過造成亂流,慢慢造成瓣膜病變。古先生曾在外院裝置過心臟支架,但呼吸急促的症狀並沒有改善,加上傳統超音波與心導管檢查因為心臟功能低下無法造成足夠壓力差,而不符合目前主動脈瓣膜手術適應症,以致於病情持續惡化,還發生昏厥的現象,因此特別遠從新竹南下高醫求診。
心臟內科主任林宗憲表示,主動脈瓣狹窄是可能造成猝死的疾病,尤其出現心臟衰竭時大約只能活一年半,需要心臟內、外科聯手診斷治療。心臟醫療團隊先為古先生再次施行心導管檢查,檢視之前裝置的支架並沒有發生顯著阻塞,確認其心臟功能不佳並非冠狀動脈病灶所導致。但因其左心室射出分率指數只剩22%(正常為50%),因此心導管所量測的主動脈瓣膜的壓力差值並不顯著。心臟內外科聯合精準診斷出「先天雙瓣性主動脈瓣併嚴重狹窄」為其心臟衰竭的主因。病人接受外科瓣膜置換手術後一星期即順利出院,困擾許久的心衰竭症狀明顯獲得改善,重新享受應有的生活品質。(圖/ 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