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地震 大樂透 邱軍

桃園客家短片競賽首獎出爐 新銳導演「尋客」中找到傳承使命

台灣好新聞/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2022.11.27 16:30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第一名《尋找海客seeK》由四位年輕人與桃園新屋一群鮮少為人知、討海維生的客家人結緣,在鏡頭的追尋下發現他們依海發展出獨特的牽罟文化(古老的捕魚方式)。第一名《尋找海客seeK》由四位年輕人與桃園新屋一群鮮少為人知、討海維生的客家人結緣,在鏡頭的追尋下發現他們依海發展出獨特的牽罟文化(古老的捕魚方式)。


「2022桃園客家短片培訓計畫暨競賽」27日於桃園北區客家會館舉行頒獎典禮,由秘書長黃治峯揭曉前3名得獎隊伍及頒獎。

首獎《尋找海客seeK》由初生茅廬的新團隊奪得,林品妤、曹軒滋、謝陸芬、曹郁欣等四位年輕人與桃園新屋一群鮮少為人知、討海維生的客家人結緣,在鏡頭的追尋下發現他們依海發展出獨特的牽罟文化(古老的捕魚方式),如今遇環境變遷,有些人選擇依循本業、也有些人為保留文化而奔波努力,片中記錄了客家先祖的智慧餽贈與後人傳承,深深地打動了評審團的心。

第二名作品《老礦工的黑金歲月》由自由影像工作者梁德珊所拍攝,影片記錄位於大溪區經過40年沉寂的「順和煤礦」,它是桃園保存最完整的礦場,從影片中透過當年的礦工、他們的二代,以及文史工作者的視角,重新回顧這段輝煌的黑金歲月。

第二名《老礦工的黑金歲月》記錄位於大溪區經過40年沉寂的「順和煤礦」,從影片中透過當年的礦工、他們的二代,以及文史工作者的視角,重新回顧這段輝煌的黑金歲月。

第二名《老礦工的黑金歲月》記錄位於大溪區經過40年沉寂的「順和煤礦」,從影片中透過當年的礦工、他們的二代,以及文史工作者的視角,重新回顧這段輝煌的黑金歲月。

而以客家傳統美食為核心的《發。粄》則拿下第三名,呂宗翰、曾冠捷、劉昌飛及張博舜等四人拍攝期間頂著颱風的惡劣天氣不曾退縮,跟著記錄片中黃阿梅女士早起的行程表,試圖追尋著她超過一甲子的技藝人生,期望透過影像讓觀眾感受到客家「發粄」料理對於家庭的意義,進而接收到那份「尋找」的溫暖與幸福。

今年以「尋客映像」為紀錄片主題,透過團隊視角與鏡頭,看見「新世代的客家文化」,共計28組團隊投件,經嚴謹的評選過程,最終入圍培訓計畫的8組團隊均獲得新臺幣10萬元的拍攝補助金,並辦理一系列影像培訓課程及專業導演陪拍、專業客語老師諮詢,期望幫助各新銳導演與團隊能拍攝、製作出具議題深度又富含客家文化底蘊的優質紀錄片。從今年5月到10月歷經半年的打磨,今日展現各團隊最完美的紀錄片成果,共同角逐冠軍寶座。

第三名《發。粄》追尋著黃阿梅女士超過一甲子的技藝人生,透過影像讓觀眾感受到客家發粄對於家庭的意義,以及其中的溫暖與幸福。

第三名《發。粄》追尋著黃阿梅女士超過一甲子的技藝人生,透過影像讓觀眾感受到客家發粄對於家庭的意義,以及其中的溫暖與幸福。

秘書長黃治峯表示,今年入圍的8部作品內容非常多元,包含海客文化、音樂、在地客家的傳統技藝及多元族群融合,透過以往未曾廣泛出現在民眾面前的客家元素,打破民眾對客家文化的傳統印象。明年8月11日至10月15日桃園將舉辦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歡迎各位市民朋友前來共襄盛舉,一起認識多元的客家文化。

桃園客家短片競賽每年都產出眾多感動人心的作品,歡迎至「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官方Youtube頻道觀賞精彩影片,一同探索文化的復興與傳承,感受桃園客家的創新風貌。

桃園客家短片培訓計畫暨競賽,2022年以尋客映像為主題,透過團隊視角與鏡頭,看見新世代的客家文化。

桃園客家短片培訓計畫暨競賽,2022年以尋客映像為主題,透過團隊視角與鏡頭,看見新世代的客家文化。

更多新聞推薦

白天晴朗暖熱 晚起北台變天轉雨降溫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