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 榮獲「臺灣光環境獎」

客家電視台/陳郁心 黃映婕 新北市 2022.11.25 19:02
致力推動光和文化藝術結合的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舉辦2022臺灣光環境獎,共選出4件友善光環境公共空間,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環狀造型建築搭配外圍燈環設計,外加內含客家族群抗日歷史元素,別具文史意義因此獲獎。 以藍染發想的漸層藍色光帶,環繞著象徵族群合作的「乙未之環」,劃破桃園黑夜,呈現客家族群抗日保臺精神的1895乙未保臺紀念公園,建築物富有文化、歷史內涵,加上現代感十足燈光點綴,榮獲2022臺灣光環境獎。 臺灣光環境獎評審委員 郭中端:「光線打得,我覺得讓你覺得那種,不是很沉悶是很溫馨。」 桃園市政府工務局局長 賴宇亭:「就是要把1895,先民不分族群一起抗日保臺的這樣的精神,把它做成一個紀念公園,那做出來過程我們也很辛苦,那我們調查,因為非常難蓋的一棟立體建築,在臺灣,要把這個清水模的混凝土打得這麼好,其實不太容易。」 2022臺灣光環境獎,共有39件作品進入複賽,最後除了乙未保臺紀念公園以外,還有臺南竹溪月見橋,以及結合城市歷史,改造步行街道系統的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等,共4件作品獲獎。 「只有在南風,而且必須在沒有光的情況之下,才看得到,帶動了很多觀光。」 馬祖藍眼淚,猶如一顆顆繁星跌落海中,不過必須無光害下,才能一睹藍眼淚絕美風采,連江縣設置光害自治條例,控管海上和陸上光源,不僅低碳環保,還降低了光害擾亂自然生態系統,也獲得特別獎殊榮。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姚政仲:「我們在生活的光環境這一塊,我們希望慢慢地,能夠看到更多設計圈的朋友,能夠在這方面,能夠把作品提升出來,到光環境獎來參賽。」 光無所不在,但卻鮮少被注意,臺灣光環境獎,從2018年開始評選具環境功能、創意表現等面向的公共空間,鼓勵政府和民間,持續推動良善光環境。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