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社群軟體張貼一份指揮中心今年2月5日的會議紀錄草案,指稱指揮中心「未提早儲備抗病毒藥物」,指揮中心昨晚緊急鄭重澄清,此說法並非事實,並表示台灣在1月13日就已簽約萬份口服藥物,強調簽約後隨時能送來。
該份會議紀錄草案指出,今年大年初五指揮中心預估的確診人數過於樂觀,估算200天內增10萬人確診,以平均每日5百人確診來估算醫療量能及抗病毒藥物,因此未能及早準備。
該會議記錄草案雖已被證實為真,但指揮中心鄭重澄清,我國於今年早在1月13日即已簽約採購2萬份倍拉維(Paxlovid)與5,000份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口服藥物,以染疫人口回推,足可提供25萬確診人口使用。
加上而當時國內每日新增確診數尚在百人以下,藥物數量足夠因應,直至4月10日指揮中心再簽約加購70萬份倍拉維,足可提供700萬染疫人口使用,整體採購、到貨進度與用藥比例都優於其他國家。
然而外界質疑,2月5日台灣採購抗病毒藥物根本還沒到貨,僅簽約而已,手上根本沒有那麼多藥物可提供國人使用。指揮官王必勝也親上火線解釋,當時本土病例數僅29例,國內仍在清零階段,藥品須根據疫情合理採購。
另外他強調,所有抗病毒藥物並非適用於所有確診者,加上有保存期限問題,簽約後有需要就能及時送來,不可能簽約後就馬上全部送來台灣。
指揮中心表示,我國是亞洲第二個取得Paxlovid的國家,也是亞洲第一個同時備有Paxlovid和Molnupiravir兩項藥物的國家,此外,我國整體投藥率亦高於世界其他多數國家,口服藥物的洽購與到貨儲備,都已領先全球大多數國家,並無藥物籌備不當的事實。
圖、文/謝承恩
延伸閱讀:
COVID-19/預估明日6.5萬人無法投票!今本土+14138例、56例死亡
COVID-19/死亡56例「最年輕3例個案」均有慢性神經疾病 整體致死率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