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減重時吃間歇性斷食、戒糖飲食有用嗎?營養師告訴你健康體位的秘密

中央社/ 2022.11.25 09:43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1125 09:43:14)想要打造健康體態,改變飲食習慣是最容易達成的手段,而「間歇性斷食」及「戒糖飲食」更在各飲食法中脫穎而出,吹起了一股新的飲食風潮。   到底這些飲食法有沒有用、要如何有效地減重呢?
就讓我們一探究竟!

【 減重飲食新趨勢——間歇性斷食、戒糖飲食 】   - 間歇性斷食 - 在限制的時間內進食。以16:8斷食為例,一天中只有8小時可以進食,其餘16小時禁止攝取熱量。   斷食在人體內的機制有待論證,但許多動物實驗推測,胰島素濃度是重要影響因子(文獻1)。胰島素是促進合成的激素,而拉長空腹時間可以減少胰島素分泌,因此有助減緩脂肪合成、避免肥胖。   不同於與動物實驗,人體研究發現若單純執行斷食,成效與介入前相比並無太大差異(文獻2),需搭配熱量限制才能達到改善效果(文獻3)。另外,也不建議糖友自行斷食,以免有低血糖風險!

- 戒糖飲食 - 禁止攝取糖分、白米及白麵條等精製澱粉,並建議選擇未精製的全穀雜糧。更嚴格的執行者,連水果都應避免。   由於全穀雜糧含有較多纖維質,可能因此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物攝取量。(文獻4)   不過戒糖與體重控管的成效,各研究結果仍不一致,需要更多科學證據,才能確認有效性。

- 想要長久維持良好體位,需要持之以恆的健康飲食 -   好的飲食模式,可以讓人長期遵循,幫助維持健康、避免復胖。 若你是糖尿病患者,或是無法戒除白飯的美味,以上方法未必能長期實施,因此就需要再尋找更適合的飲食法!   【 想維持完美身材,你需要量身打造的均衡飲食 】   均衡飲食什麼都能吃,重點在於吃得均衡與適量,更適合所有族群使用!

- 均衡飲食原則: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   六大類食物包含: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每天六大類食物都要吃到、吃足,才能獲取足夠必需營養素,至於每餐的攝取量,則可以參考我的餐盤飲食口訣。

- 六大類外食怎麼選? - 其實只要參照口訣,調整一些食物的選擇,外食族也可以吃得營養均衡!

1.每天早晚一杯奶:早上一杯小罐牛奶,下午點心一杯無糖優格

2.每餐水果拳頭大:每天1-2次,一次一顆蘋果、半根香蕉

3.菜比水果多一點:深色及彩色蔬菜營養價值更高,在小吃攤別忘了多點一盤青菜、自助餐三格菜也要夾好夾滿!

4.飯跟蔬菜一樣多:早餐的饅頭、吐司可以改成全麥口味,自助餐主食選擇五穀米或糙米

5.豆魚蛋肉一掌心:早餐吐司多夾一顆蛋、一片肉,在小吃攤可以多切一盤滷豆乾。記得要避免加工肉品及過多動物脂肪

6.堅果種子一茶匙:點心時間補充小包裝堅果或是堅果能量棒,就能補充一日所需份量!

【 搭配運動習慣,瘦身效果更顯著!】   有效的運動量,能幫助減重更有效率。 怎樣才是有效運動呢?國健署提供「333運動法則」作為參考標準。

- 什麼是「333運動」? - 即為每週3次、每次運動30分鐘、最大心跳達到每分鐘約130下左右。(文獻5) 達成此三項目標,並維持此習慣一段時間後,就能改善心肺功能,提升代謝速率以消耗更多熱量。

- 運動種類建議 - 【有氧運動】 像是跑步、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 耐力運動有助於提升體能,同時漸少體脂肪比例。

【肌力運動】 包含阻力訓練與重量訓練,例如伏地挺身、舉啞鈴等。 通過這些鍛鍊,可以提升肌肉力量、刺激肌肉增長。 由於肌肉細胞能消耗更多熱量,因此肌力運動也能幫助減重!

健康體位,怎麼看? 除了紀錄體重,我們更需要參考體脂和BMI,並將數值維持在健康範圍內。

體脂多少才健康? 男性:10-20 %(≥ 25 者為肥胖) 女性:15-25 %(≥ 30 者為肥胖)

BMI多少才健康? 健康者:18.5 ≤ BMI < 24 過重者:BMI ≥ 24 肥胖者:BMI ≥ 27,需積極控管體重

減重是一場耐力戰,沒有立即見效的神蹟。 找尋對你而言最便於執行的方法,持之以恆的均衡飲食與運動,健康體位就跟著來!

文/ 樊悅因 營養師 審閱/ 林世航 營養師

【 專欄連結 】:https://pse.is/4kusdk 【 參考資料 】: 文獻1: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14)00498-7?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1550413114004987%3Fshowall%3Dtrue   文獻2: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fullarticle/2771095   文獻3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114833   文獻4:https://gut.bmj.com/content/68/1/83   文獻5: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333&pid=882 服用營養補充品前應先和專科醫師咨詢,瞭解自身情況,過量攝取無益健康提醒您,體態管理問題務必尋求專科醫師、營養師專業建議。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