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新穎方法及臨床應用 中醫大兒院長王志堯研究刊登國際知名期刊

焦點時報/焦點時報 鄒志中 2022.11.23 12:44

(焦點時報/記者鄒志中報導)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迄今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已連續7年登上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王志堯院長團隊發表研究成果日前刊登國際知名期刊《細胞與分子免疫雜誌》,證實富含脂質的泡沫狀巨噬細胞及脂質代謝異常是慢性肺阻塞症候群COPD的主要病因,而從第二型肺泡細胞製造的肺泡表面蛋白D(SP-D)可以調節巨噬細胞的脂質代謝,改善COPD的發炎現象及肺功能惡化,王志堯院長團隊提供一個治療及預防COPD新穎方法及臨床應用,嘉惠病患。

據了解,全球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COPD,一年更有超過5,000人因COPD死亡。肺阻塞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就是抽菸,約9成的患者都有抽菸史,而其他的危險因子包含空氣污染、暴露於有害微粒、氣喘或支氣管過度反應及感染等。COPD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由於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不良,患者往往出現「咳、痰、悶、喘」的症狀,更可能伴隨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糖尿病、肺癌..等病況。

王志堯院長臨床研究團隊發表的研究成果:「肺泡表面蛋白D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泡沫狀細胞巨噬細胞及肺部發炎Surfactant protein D inhibits lipid-laden foamy macrophages and lung inflamm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已刊登在Nature Springer發行的細胞與分子免疫雜誌(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IF:22.1),研究團隊成員有:過敏免疫與微菌叢研究中心謝妙嬉博士、陳佩琪博士,郭文碩副研究員及學校生醫所吳世新副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及後中醫系王舜德老師等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COPD,是一種相當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不僅會使患者的肺臟功能惡化,其他身體功能亦將受到影響,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全球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COPD,台灣一年更有超過5千人因COPD死亡;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之呼吸道阻塞,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抽菸、臭氧空氣汙染的長期暴露是造成COPD的主因。

但如何治療呼吸道的慢性發炎及停止肺功能的惡化至呼吸衰竭,至今為止,除了戒菸及吸入類固醇外,仍無有效的治療藥物。

中醫大兒童醫院臨床研究團隊在王志堯院長帶領下,一開始的研究對象是人類肺泡表面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 SP-D),它是由人體肺部第二型肺泡細胞所分泌的蛋白質,它的功能非常多元化,不僅在肺泡及氣管第一線道防線抵抗病原菌,也可當作聯絡溝通橋樑來引發後天免疫調節系統來清除病原菌及減少肺部發炎。

謝妙禧博士表示,令人訝異的是SP-D基因剔除的幼鼠,剛開始時是正常,但隨著年齡增長,肺部就會出現慢性肺阻塞的病理變化;特別的是在沖洗的肺泡液中,發現大量內含脂質的泡沫狀巨噬細胞(lipid-laden foamy macrophages)。

研究團隊也與胸腔科醫師合作,在COPD的病人肺泡中洗液中發現foamy cells。過去對於泡沫狀巨噬細胞的研究指著重在心血管疾病,而且是造成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主因。至於泡沫狀巨噬細胞在COPD所扮演的角色至今不是很清楚,可能是肺泡的巨噬細胞吞噬了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病累積在細胞質所造成。

由於SP-D基因剔除的老鼠會產生大量的泡沫狀巨噬細胞及COPD,因此研究團隊懷疑SP-D可能參與巨噬細胞的脂質代謝作用,不會形成影響泡沫狀巨噬細胞的形成,進而減少肺泡的發炎反應及COPD的形成。所以團隊就展開一連串動物實驗與基因體研究。

果不其然,在一開始以抽菸及臭氧暴露的小鼠模型中,給予肺泡表面蛋白D的確可改善肺部發炎。研究團隊也證實以氧化過的脂蛋白刺激巨噬細胞會形成foamy cells,這些泡沫狀巨噬細胞細胞灌注到氣管內,會造成嚴重的肺泡發炎反應,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

更重要的發現是,加入SP-D可以改變泡沫狀巨噬細胞,使其恢復成正常的巨噬細胞,進而減少發炎的現象。因此,王志堯院長臨床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提供一個利用人類的SP-D來做為蛋白質新藥,來治療及預防COPD新穎方法及臨床應用。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