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鳴谷應—客家電影系列講座」,第七場主題為「從《茶金》看客家美學日常與風潮」。《茶金》改編自真實的北埔知名茶葉商人姜阿新的故事,描述1950年代新竹北埔的茶產業面對商場競爭下,在時代之間靠著茶業創造經濟奇蹟的故事。精緻呈現客家族群文化與生活環境,同時展現上流豪門的復古氣派氛圍,不僅入圍多項金鐘大獎,也被譽為「最美臺劇」。引發國人對於客家影視的關注。講座邀請本劇製作人,同時近年也有著《麻醉風暴》系列、《我們與惡的距離》等膾炙人口戲劇作品的湯昇榮製作人,攜手《茶金》的美術設計尤稚儀,美術指導賴永坤,一同揭開臺灣首部海陸腔客語劇《茶金》的幕後秘辛。
製作人湯昇榮表示,做時代劇在臺灣是十分困難的,因爲需要投入非常龐大的預算與資源,同時也要經過長時間的田野調查,才能還原時代感。因為想要做出不一樣的時代劇,打破以往的時代感,需要從音樂、服裝等細節去考證。像是大量聆聽當時的音樂,以及藉由劇中主角原型,姜阿新洋樓去想像。並且很幸運找到非常多四零、五零年代相關的書籍讓製作團隊去研究,也有著強大的編劇團隊,從此劇的各個面向,打造出不一樣的定位。
對於兩位美術來說,《茶金》有別於以往的時代劇,最大的不同在於臺灣以往的時代劇多半從平民生活、鄉野間的小人物出發,但《茶金》故事描述上流社會,需要考據當時上流人家生活環境,美術指導賴勇坤表示不僅要回復出當時時代的街道、生活環境、政府機關等大型建築,甚至是在茶葉的工業化製作環節都需深入研究,給予了他相當大的挑戰性。
美術設計尤稚儀則表示自己在剛看到劇本時就十分興奮,因為自己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時代,在閱讀劇本時就想像著戰後臺灣的時代氛圍,內心很期待可以拍出故事中的獨特感。
美術指導賴勇坤說,原本以為「茶金」會著墨在許多跟「茶」有關的細節,看完整個劇本才發現,它在討論的其實是「一種生活」,尤其是「北埔」的生活。所以也參考了當時許多知名攝影師,如鄧南光、張才等人的作品。整個美術團隊先各自進行了一場「影像田調」,藉由研究許多照片,討論當時的生活應該是什麼模樣,慢慢開始去拼湊出這個世界。而且當時的照片是黑白的。美術團隊尋找了那個年代的畫家作品,將顏色一個個填回當時的照片中,打造出精緻的場景色票卡,才能呈現出亮眼的復古上流時代世界。
桃園龍潭的「臺灣客家茶文化館」即將在12/10 開幕,博物館將持續展出《茶金》的服飾、道具,歡迎來喝茶、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