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燈會 走春 賞櫻

慈濟大學教授分享諾貝爾獎得主教我們的事?

慈善新聞網/ 2022.11.18 15:28

  諾貝爾獎得主如何改變世界?慈濟大學28週年校慶特別舉辦2022年諾貝爾獎專題科普講座,繼昨天化學獎吸引許多人熱情參與後,18日登場的醫學獎專題講座,邀請分遺系溫秉祥副教授、人發系陳堯峰副教授主講。2022年諾貝爾醫學獎今年的得主,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學者、演化遺傳學權威、瑞典人帕博(Svante Pääbo)一人獨得,這是史上第一次有演化遺傳學家獲得此項榮譽!

  帕博教授在醫學界知名度不高,此次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算是一個大驚喜,有學界人士認為帕博的這個醫學獎頒的有點過早,連帕博本人也以為是實驗室學生和同仁跟他開玩笑。帕博得獎的主要原因是在「已滅絕人族(Hominini)基因體及人類演化領域」的開創性貢獻,這雖然看起來似乎跟醫學沒有很大的關係,但且聽我們慢慢道來他的故事。

  從1856年尼安德塔人的化石在德國尼安德河谷被發現之後,人類學家知道了他們是一群生存於舊石器時代的史前人類。尼安德塔人與現代智人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60~80萬年前,尼安德塔人的足跡曾遍佈整個歐洲、中亞、俄羅斯,滅絕前與現代智人祖先一起共存過至少五千年。尼安德塔人最後的足跡,大約在3萬年前的南歐被發現,這些尼安德塔人多活在海邊洞穴和山區,人口凋零,只能靠近親結婚延續生命,之後尼安德塔人便在地球上消失了。是什麼原因讓尼安德塔人走向滅絕之路?是因為天然災害?細菌病毒感染?或是被現代智人的祖先逼得走投無路?很顯然,我們的祖先要負一部分的責任。2010年帕博團隊利用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方法,發表了史上第一組尼安德塔人基因體的初稿,發現全球人類,除了大部分非洲人以外,多多少少都含有一部分尼安德塔人的DNA,也就是說尼安德塔人並沒有完全滅絕,現代人的祖先曾經跟他們通婚,零星的尼安德塔人DNA片段,在我們的身上繼續延續。帕博解決了人類學上現代智人演化的一大謎團,這是帕博第一個重大的科學貢獻。

  帕博團隊之後利用進階的次世代定序技術,意外發現了另一支已滅絕古人類的DNA片段,稱為丹尼索瓦人(Denisovans)。這是來自蘇俄古人類學家提供的化石樣本,是從西伯利亞阿爾泰山脈(Altai Mountains)丹尼索瓦洞穴(Denisova Cave)出土的非現代智人化石,帕博團隊藉由一截小指骨和一顆智齒,將DNA片段定序出來。這可是考古人類學上史無前例的典範:只憑一截小指骨證明了丹尼索瓦人的存在,這是帕博第二個重大的科學貢獻。丹尼索瓦人也曾經與現代智人的祖先或尼安德塔人通婚,他們在亞洲有廣泛的分佈。目前已知現代智人中美拉尼西亞人(Melanesians)與澳洲原住民保有最多的丹尼索瓦人DNA(約6%),而東亞人(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等)、東南亞人、美國印第安人與波里尼西亞人(Polynesians)也有低比率的丹尼索瓦人DNA。

  帕博第三個重大的科學貢獻是:2020年發現了尼安德塔人第3號染色體的某些基因,會讓現代智人較易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以及缺少了尼安德塔人第12號染色體的某些基因,在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後,會比較容易得重症,目前這個發現還有待其他科學家實驗證實。總體來說,帕博教授把演化遺傳學推向新一個境界,不再是模凌兩可或具不確定性,而是一個洞察力極強、令人刮目相看的新興學門。他們用的是極端精細的分子生物學技術以及人類遺傳學,再加上大數據分析,這絕對是科學的極品。讓我們拭目以待,演化遺傳學家下一波令人振奮人心的大發現。

  講座雖然只有短短1小時,溫秉祥副教授及陳堯峰副教授二位用心準備,透過淺顯易懂的話語帶領與會者窺探發現復現尼安德塔人消逝的DNA的趣味與甘苦,並兼顧科學普及,並了解到現代智人部分來自尼安德塔人的基因,與提高或降低新冠患者的重症風險有關,代表現代智人遺傳到獨特基因,有時候對身體具有保護作用,有時候卻會有危害作用。二位教授也分享他們從許多學者身上看到的生命熱情,因為他們的堅持及熱情讓這社會更美好、更溫暖。

  連著二天參與講座的同仁黃纖婷表示,乍看諾貝爾醫學獎的得獎主題,會讓人不理解這和醫學有什們關係,經兩位老師深入淺出的說明中了解到,從古人類留在我們身上現代人的基因,原來也可以幫助我們對抗疾病的侵害。林楷原同仁則說,感恩學校安排,讓與會者可以在短時間內了解學者的研究過程與結果,得到很多寶貴的知識內容。慈濟大學醫學院謝坤叡副院長特別感謝溫秉祥副教授及陳堯峰副教授的分享,也期許師生們在了解國際頂尖學術研究及其對社會發展的貢獻外,更要學習科學家們堅持不懈的精神。

撰文、攝影/慈濟大學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