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00919 博愛座

南慈中走訪世界最綠的零碳建築 綠色魔法學校

慈善新聞網/ 2022.11.17 14:48

空中花園成階梯狀,側邊設置雨撲滿,收集雨水再利用。

  臺南慈中自創校以來在環境教育的推動面向從低碳蔬食飲食、建立環保消費的購物習慣,到標準步驟化處理回收物的流程皆是有系統性地進行環境教育及落實環保理念。近年全球致力於減碳政策的同時,臺南慈中校園位於安平五期的市政商圈,近年大樓林立城市地景的變遷也讓師生關注到生活居住的環境建築物,在建造過程中累積消耗地球將近45%的資源。

崇華廳天花板上有著層疊的紋路、牆壁裡有增設隔音棉,還有可過濾空氣的備長炭。

  今年國發會公布淨零減碳路徑圖,建築也是實現2050減碳重要努力向度之一。臺南市擁有許多鑽石級綠建築值得走訪學習觀摩,因此學校安排高一師生一起前往有「綠色魔法學校」美譽的「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實地踏查了解,它被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列為全球七大指標性低碳綠建築。

 生態水池,可以降溫,也提供許多小生物棲息。

  整棟建築運用許多科學原理,也讓學生驚奇建築師連結美學、物理原理及整體建築設計的巧思,一場參訪激盪師生對於環境永續的新想像。宇芯同學分享綠色魔法學校在建築設計上運用許多再生能源如風力發電、太陽能板等納入建築結構中規劃、而會議室及演藝廳,細微之處都可見建築師引入自然風與光源的巧思,不禁感佩建築師在多元跨域的應用才能。

室內的木雕牆採用八八風災後的漂流木為材料,達成廢物再生利用,驚嘆藝術結合創意與環保結合。

  家妤同學印象最深的是屋頂上的花園,一走上去就看到一大片超大的太陽能板還有一個像老鷹會轉動的煙囪和一座巨大的風力發電塔,在走上去就有一階一階的花圃,由下往上看很壯觀。妍瑄說以往經過小東路就很好奇屋頂上的瓢蟲雕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到那隻瓢蟲,超酷的!在導覽老師詳細解說下,讓我對綠建築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特別是館內崇華廳的通風設計,不用空調也能感受到涼風實在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左圖:太陽能板能依照太陽位置的變動而調整角度,巨型瓢蟲是綠色魔法學校的著名地標。<br/>右圖:館內的通風設計,不用空調也能感受到涼風。

  婉池同學在建築外貌上看到許多有關「船」的元素在內,例如欄杆、陽台全都做成了船的造型,意旨在於希望透過建築「諾亞方舟」的意象,喚起眾人對於環境保育議題的覺醒。秉融說此行最大收穫是在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未來的人才需具備跨領域的研究與合作能力。而秉錚對於室內的木雕牆採用八八風災後的漂流木為材料,達成了廢物再生利用,很驚嘆藝術品將創意與環保結合。

建築外貌上看到許多有關「船」的元素在內,呈現「諾亞方舟」的建築意象。

  游棋竹老師帶隊參訪後針對近日COP27在埃及召開全球氣候變遷會議,全球關注氣候變遷帶給人類社會的衝擊與影響有感而發,老師提到上次到頂美環保站,師生一起參與資源回收分類時的感動就在思考,如何將這樣的感動延續讓學生對環保的關心熱度。這學期高一導師團隊與人文室,在「慈濟學與全球公民」的課程,針對環保議題設計了「青年力公益的實施方案」的專題報告。同時藉由此次參訪綠色魔法學校向學生提問,引導他們思考尋找可以替地球貢獻一份心力的點子:例如建築如何應用科技,將廢棄物用在建築設計達到減碳同時可排熱的設計,用保水以防淹水的技術等都是在這次參訪過程中可以見證及學到建築本身結合科技技術、在地文化、人文關懷及環境永續的具體展現。

綠色魔法學校在建築設計上運用許多再生能源如風力發電、太陽能板等納入建築結構中規劃。

撰文/林昱汝、馮美蓮;攝影/臺南慈中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