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王其》傷到媒體!假民調、文宣民調成11/26選舉主戰場

愛傳媒/ 2022.11.14 13:46

王其》傷到媒體!假民調、文宣民調成11/26選舉主戰場

王其》傷到媒體!假民調、文宣民調成11/26選舉主戰場

【愛傳媒王其專欄】這次九合一選舉民調封關在11月15日周二,最後幾天全台民調滿天飛,幾乎成了主要選舉新聞了,但民調到底有多少参考價值?已有不少陣營開始懷疑,很多民調根本就是文宣民調,一點都不科學,這真的會傷害本來很科學又有參考價值的民調。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53條第2項規定,政黨及任何人於投票日前10日起至投票時間截止前,不得以任何方式,發布有關候選人或選舉之民意調查資料,亦不得加以報導、散布、評論或引述。這次九合一選舉在11月26日投票,因此11月15日周二晚上的12點後、周三凌晨零時起,就不能再發表任何民調資料,在投票前10天,還給選舉一個沒有民調新聞及訊息的純淨空間。

 

今年的縣市長選舉,民調的新聞幾乎已經成為選舉主旋律之一,經常蓋過選舉其他消息。原因有三,一者因為這次選舉兩大黨都沒有清楚又突出的選戰策略;其次,這次現任縣市長的表現都算不差,兩黨的現任者幾乎都有機會連任;第三,很多候選人或政黨看準民調的重要性,特別拿來當空戰主角,出個1、20萬元做民調當文宣品發,省錢且有效果。也因為今年有著特殊的〈民調戰〉現象,讓本來很科學的民意調查成為侯選人或政黨的操弄工具,真民調被忽略,假民調滿天飛。這如同假新聞到處可見,對民主選舉及認真做並發表民調的媒體都不利。

 

台灣的選舉或政治民調由來已久,本來有固定發表的包括《聯合報》、TVBS及《美麗島雜誌》,是較受信賴的媒體或機構民調。再者,《天下雜誌》與《遠見雜誌》常年規劃縣市年度調查,也有一定的公正性。今年選舉又加入了《民報》的每月國政調查,同時新的政治網路媒體〈菱傳媒〉推出首創,且由台大政治系張祐宗教授指導的網路周周民調,都受到市場一定的肯定。今年底,又加上綠媒三不五時來發表個對民進黨候選人有利的民調,還有網路綜合性媒體的民調也來插花,甚至候選人自己私下找民調公司做民調,再透過媒體發表。這林林總總的各式民調數字,充斥在這次選舉;也因此會出現同樣選區,候選人的支持度相差有10%,甚至更多;候選人聲稱贏的被對手宣布民調變輸,輸的反而被說成贏家 。

 

有些選舉專家也承認,在台灣,特別是今年選舉,民調已成為文宣的主旋律,特別是政黨的宣傳機構或是外圍團體,從初選開始就大打民調戰,因為兩黨初選規則都有加入最少三家民調的數字比勝負,就更加深了民調的重要性,甚至被操弄機會,再搬到大選,也不為過。

 

當然也不只台灣民調滿天飛,名嘴與民調成為選舉主軸國際上也常見,但民調最後卻也失準。剛剛在周日有最後選舉結果出來的美國期中選舉,就是例子。選前,各界預期共和黨將掀起「紅色浪潮」,民主黨可能同時失去參議院與眾議院的多數地位,結果只是陣陣「小浪」,民主黨保住參院。有報導說,美國總統拜登特別感謝「這個國家的年輕人」,民主黨人在推特上也有大量「感謝Z世代」的貼文。因為民調未能掌握到這群年輕選票的動向,是民調失準的重要原因。相同的情況,當然可能發生在兩周後台灣的九合一選舉。

 

台灣的選舉隔兩年就來一次,2022結束還有2024總統及立委大選,民調肯定會是主要的選戰角色。雖然說選舉民調不完全會反應真實的投票行為或結果,但是,最少它是相對的科學與專業。候選人或媒體如果不尊重科學的調查後的真統計數字,卻拿假的或是經過設計的數字呼嚨選民,對民主是傷害,媒體的公信力也必然受影響。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