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下一個新興病毒如何防?北醫生醫新創論壇揭次世代基因定序大未來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2.11.14 11:03

下一個新興病毒如何防?為什麼次世代基因定序有助及早揪出新興病原?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舉辦第一屆校友生醫新創論壇,邀請來自生醫領域新創校友分享學研創業經驗,論壇除了聚焦近年生醫產業熱門領域,包括AI智慧醫療、精準醫療、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等最新進展與現況。

當下一個大流行病來臨的時候,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進行微生物公共監測,有機會能更迅速找出未知的新興病原體。

當下一個大流行病來臨的時候,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進行微生物公共監測,有機會能更迅速找出未知的新興病原體。

走出象牙塔,多元發展建立北醫創業生態系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特聘教授李友專以「AI醫療大未來」為題,解析AI將如何衝擊醫療的未來商機,他也把過去北醫與同仁研究成果轉換成智慧財產,甚至變成新創公司的心路歷程跟大家分享。

「學校走出去、校友回學校」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陳瑞杰表示,北醫建校迄今有62年歷史,目前光是在校博、碩、學士就有近六千人,畢業校友更是超過五萬人,在各行各業都有傑出校友,「以前學研單位是象牙塔,自己埋頭研究;現在則是強調生態圈。」所以除了學校要走出去,也希望校友能回學校,透過新創論壇這類活動,讓在學學生或研究人員找到最適合的典範。

陳瑞杰董事長指出,新一代台灣醫師跟早年不同,越來越多臨床醫學人才往外走,不管是資訊、工程或是其他領域,都在想著有沒有辦法走出跟前輩不一樣的路。因此,學校致力於營造多元發展的環境,北醫「不僅要能提供環境給第一名的學生未來當教授、當院長、當院士,也要能讓其他人有機會能當總經理、董事長。有人帶領學生,有人資助學校,形成一個得以自我維持的生態系統。」

「創新不能只是新而已,重點還是要落地」,市場需求在哪裡?有沒有哪些最新的工具與服務?如何從實驗室進入產業?這次論壇從業界觀點、分享相關資訊。

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舉辦第一屆校友生醫新創論壇,邀請來自生醫領域新創校友分享學研創業經驗,論壇除了聚焦近年生醫產業熱門領域,包括AI智慧醫療、精準醫療、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等最新進展與現況。(圖片提供/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舉辦第一屆校友生醫新創論壇,邀請來自生醫領域新創校友分享學研創業經驗,論壇除了聚焦近年生醫產業熱門領域,包括AI智慧醫療、精準醫療、次世代基因定序技術等最新進展與現況。(圖片提供/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

下一個新興病毒如何防?次世代基因定序有助及早揪出新興病原

近年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市場方興未艾,多數人聚焦NGS在臨床治療應用,尤其是癌症精準醫療、藥物基因體學等。圖爾思生物科技公司劉君豪總經理介紹次世代基因序技術在微生物研究的應用。他說,在人身上的微生物基因是人體基因的一百倍,人類基因體可以定序,但卻不容易改變。但若可以更加了解人身上的微生物,透過飲食或其他方法調控,從「理解它」到「調控它」,就能「透過管理微生物來管理人類健康」。

以腸道菌研究做進一步說明,腸道菌有不少是厭氧菌,一般技術培養不出來,要厭氧培養才培養得出來,但是,定序檢測就不會有相關限制。此外,面對病原體不明的發燒患者,傳統要確認感染病原體可能需要透過培養,但有時候不一定培養得出來,甚至結核菌可能需要兩個月的培養時間,如此一來就會影響臨床醫師用藥選擇;這時候若能使用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最快24小時就能找出結果。

其實不只是人體微生物,劉君豪總經理說,「在環境中包括水體、土壤、甚至空氣中也都有微生物。」當下一個大流行病來臨的時候,透過次世代基因定序進行微生物公共監測,有機會能更迅速找出未知的新興病原體。

富禾生醫總經理李建謀表示,為了讓臨床醫師更好理解病人的免疫缺失,公司透過人工智慧演算法,將精準免疫功能分析平台區分出1,700種以上的細胞亞群,概化成「免疫六力」(Six Immunity Forces)。其中「癌症免疫指標」經過與醫院合作驗證後,證明此方法的專一性和敏感度可接近100%。

循環腫瘤細胞液態切片技術使用約500ul的微少血液,透過多腫瘤標記,不僅能辨別出CTC的抗原標誌、幫助患者針對腫瘤特性篩選藥物,近期也與多家醫院合作,驗證該技術能夠區分出不同的癌種。這些檢測技術未來能透過「實驗室開發檢測」(LDTs)的方式,實際在臨床上幫助病人篩選合適的標靶藥物,目前已在亞東醫院進行臨床試驗,可作為搭配臨床藥物診斷的工具,預計臺大、北榮、高醫也將著手進行此驗證。

從臨床改變開始,翻轉醫療照護體系

Illumina台灣分公司營運長鄭裕翔指出,NGS帶來更快速、準確又低成本的檢測,成本降低後,可望有更多人投入相關領域,發現更多基因運用,把基因應用推廣到最大。估計全球相關市場規模目前大概兩百億,到2027年可以達到1200億。不過,NGS對許多醫師是全新的領域,「以美國為例,六成的醫師在當年學習階段並沒有接觸過基因診斷、基因治療。」

鄭裕翔營運長指出,「其實不只是臨床診斷,以癌症為例,若能透過相關技術提早診斷。讓患者從三四期為主,都能提早在一二期發現,患者的疾病旅程也會大不同,甚至改變的會是整個醫療照護體系。」

臺北醫學大學校友總會李靜蘭理事長指出,透過新創論壇期能藉此強化校友與校友、校友與校園間的鏈結,建構資訊與資源流通平台,打造北醫創業生態系。此外,對於新創團隊來說,將基因數據資料串連、分析,從中找到治療方向、藥物開發都是另一個寶庫。也因此,希望能透過相關活動,持續攜手臨床單位開發基因體醫學潛力,建立基因體醫學生態系。

文章連結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90477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