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青農返鄉煉茶金「耘野青耕」推廣不同茶品風情

商傳媒/[email protected] (商傳媒 SUN MEDIA) 2022.11.03 11:39
新聞圖片

商傳媒|記者簡立宗/台北報導

擁有生物科技的學術背景,耘野青耕負責人陳聖樺為土生土長的南投名間鄉茶農的小孩,對茶葉別具熱情的他放棄科技高薪返鄉務農,將理論結合實務,利用智慧茶園管理系統及自然農法,成功提升自家茶葉產量及品質。透過參加數位產業署創業歸故里競賽,希望藉由自有研發發酵製茶技術,協助名間鄕由四季春轉型為高利潤的小葉種紅茶,推廣不同茶品的魅力與風情。 

極端氣候的異常現象衝擊農產品的生產,數位化及科技化己經是農業未來的趨勢,也是新世代農夫必修的課題。專職於茶葉種植與加工,學術論文專注於茶葉發酵製作技術,陳聖樺說,耘野青耕透過創新茶園自動化控管系統,將設施農業知識化及數位化,提升自家茶園的種植效率。同時結合自然農耕方法,藉自然系統的再生能力保養水土,減少化學肥料及農藥施用,提升作物品質,產出的茶菁不僅產量穩定,且品質安全,目前正規劃搭配自身特有的發酵製茶技術,發展小葉紅茶,以一條的商業模式,以自有品牌,將名間鄉特色茶品發揚光大。 

「名間鄕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一個特色茶品,雖然盛產四季春,但四季春被定位為低價位的飲料茶,由於缺乏品牌,農民收益及效益都不夠好。」陳聖樺說,台灣紅茶需求量大,常供不應求,目前多半從國外進口,若能運用台灣茶葉產量高的南投縣名間鄉四季春茶作為原料,開發不同茶種的紅茶製品,不僅將能翻轉名間鄉四季春作為飲料茶的地位,亦能以國產取代進口。 

透過參加競賽,耘野青耕由自身出發,串連在地種茶小農,以互利合作進行茶葉排程生產,定期定量提供通路商品質穩定的茶葉,並透過特殊加工技術將產品多樣化,提升四季春的經濟價值,搭配多元通路之開拓,增加在地茶產業的收益。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