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復發也不絕望!新興治療助攻 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癒率再提升

今健康/今健康 2022.11.02 15:01

文/今健康   洪素卿

電視劇中常見家長聽到醫師宣布孩子罹患「血癌」後,震驚、痛哭、以為孩子必然所剩時日無多!醫師表示,血癌不等於絕症;以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球為例,約八成患童可透過第一線治療治癒。即便過往治療成效較差的復發型患者,近年新興治療陸續引入後,治療反應以及存活情況近乎倍增。即使復發、也不必絕望。

先前一名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11歲女童,治療完短短數個月後復發,且癌細胞生長快速、癌症相關指數是正常值的十倍以上,醫師一邊化療、一邊搶時間申請健保雙特異抗體治療,結果一個療程過後,成功壓下她體內暴衝的癌細胞,骨髓也找不到癌細胞基因。

血癌非絕症!逾八成「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童有望治癒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從彥指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可說是最常見的兒童癌症,在還沒有健保之前更早的年代,兒童白血病治癒率可能真的只有四、五成不到。近年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童依據風險分類給予不同治療組合,搭配PCR技術,偵測身體微量殘存的癌細胞基因並定量,方便醫師調整治療方案,治癒率提升至八成,多數患童有機會藉由第一線治療治癒。

不過,仍有約二成病患可能復發。在新興藥物問世前,高強度的化療以及造血幹細胞移植是這類難治、復發型族群的主要治療選擇。但由於化療不只毒殺癌細胞、也會波及正常細胞,患童面對高強度的化療時,除了辛苦、副作用高、可能有後遺症外,也未必能治療成功。甚至,患者癌細胞順利殲滅,但卻因為身體不好,最終死於感染或是併發症。

近年新興治療方案包括基因改造的自體T細胞治療,或是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治療等,其治療原理則類似大人的免疫治療,也就是「驅動身體自己的免疫、殺死癌細胞。」因為具有專一性,所以副作用較輕鬆、療效也不比化療差,針對有化療抵抗性的復發病人,這類新型療法有望突破困境,幫助早年第一線療法無法治癒的患者。

新治療補位!驅動自體免疫細胞剋癌   突破化療抗藥瓶頸

張從彥解釋,淋巴性白血病可分為兩種細胞型態,而這類治療則鎖定B細胞型白血病細胞上面的CD19抗原,驅動T細胞去攻擊這些被鎖定的B細胞。「有點標靶的概念!直接毒殺想要殺的細胞,而非像化療通殺的概念。」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個患者,是一個今年初診斷的11歲女生!」張從彥說,患者剛確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時,當時的檢驗並沒有顯示她是特別難治的類型。引導治療做完、疾病順利緩解,骨髓裡測不到癌症細胞基因,看來一切都很順利。結果沒想到,就在今年五月本土新冠疫情爆發時,她就復發了!只有短短幾個月、癌細胞長得很快、來勢洶洶。檢驗相關癌症指數、是正常值的十倍以上。但這時也不敢打太強的化療,醫師一方面先使用類似引導期的化療、為她爭取時間,同時間幫她申請健保給付新的雙特異性抗體,也做好幹細胞移植的準備!「結果她在才做完第一個療程的雙特異性抗體治療後,不僅過程沒嚴重副作用,反應好到骨髓裡馬上測不到癌細胞基因!」

適時調整、精準用藥。為每個患童找到適當治療策略

不過,「現況免疫治療雖有不錯的療效,其中仍要注意急性的副作用例如發燒、類似流感的症狀,可以用藥物控制。」張從彥解釋,雖說這類治療是鎖定目標B細胞之後、再驅動身體的T細胞攻擊,沒有傳統化療的毒性反應,但如果體內的癌細胞量太高,有時候T細胞殺紅了眼、發炎反應太強烈,身體也會承受比較大的副作用,患者可能高燒、低血壓、有時甚至需要升壓藥,或住進加護病房。若要降低這類風險,也有可能先以化療降低癌細胞數量、再開始雙特異性抗體治療。甚至在癌細胞降低後,以造血幹細胞移植補強治療成效。此外,也要長期定期追蹤治療對正常帶有CD19抗原的B細胞的影響,注意長期免疫功能是否異常。

張從彥提醒家長,若發現孩童有發燒、貧血、疲倦、莫名瘀血、腫塊、莫名疼痛等病徵,及早就醫檢查,即便確診為白血病,以現今的治療,「多數情況下,只要撐過前半年較為辛苦的時期,接下來的治療不需住院、也相對輕鬆。」鼓勵家長們不要絕望。很多時候,這些孩子可以健康長大,成家立業,生孩子都沒有問題。只要定期追蹤就可以。

此衛教訊息由台灣安進協助提供

《延伸閱讀》

.牙齦腫竟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發作!醫籲:認識4大症狀、兩種檢查

.血癌有得治?認識急性骨髓性白血病4警訊:疲倦、發燒、出血、骨頭疼痛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