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假 國慶晚會 張友驊

435藝術聚落藝術家 以「河流」串連10組現地藝術創作探索城市與自然

大成報/ 2022.10.26 11:05
新聞圖片

圖說:藝術家周學涵《履寶磚:MSC403》呈現疫情期間的生活記憶採集。


(大成報記者張玉玲/新北報導)板橋435藝文特區「435藝術聚落藝術家年度展覽」今年與新北市美術館「2022年藝術移地行動」合作,串連同在河畔的淡水古蹟博物館海關碼頭,以「河流」為策展軸心,共同推出《XOXO–我們與自然的距離》展覽,從河流之於自然、城市的灌溉滋養為出發點,衍生環境永續、生態循環、共存發展、城市記憶和社群媒體等議題,展覽即日起至12月6日,以藝術家視角,看見自然環境的變遷與城市記憶的取捨。



圖說:藝術家不廢跨村實驗室於435園區進行藝術現地創作。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局長龔雅雯表示,今年除有藝術家莊志維與法咪咪的移地行動作品於435藝文特區展出,同時再匯聚Empty Art Collective、十一百造設計、不廢跨村實驗室、王怡婷、盂施甫、近藤悟、周學涵、廖昭豪、謝懷賢、騆瑜等10組435聚落藝術家,以「現地藝術創作」─藝術裝置、訪談錄像、沉浸聲軌等形式,深入爬梳「自然感知/城市記憶」的理念議題。



圖說:藝術家Empty Art Collective以工業結構裝置探討城市限制自然的議題。


Empty Art Collective《A River Flows Through it》以屋頂鏤空的小屋作為展間,象徵大氣層脆弱的人類世界,小屋地上蜿蜒的黑色河流,重現自然在人類發展進程中所面對的污染侵噬,工業風格的木板框架,構築佇立於空間中,如同板上所繪的高樓大廈,在現實社會裡限制著河川流域與生態。藝術家希望藉此凸顯自然環境在水泥叢林中的困境與珍貴。



圖說:藝術家不廢跨村實驗室以植物根系強調萬物與自然的交流媒介。


不廢跨村實驗室《扎根大地》以「植物根系」對照人類社會的訊息獲取。植物深埋於土的根系,是感知環境的重要器官之一,象徵人類世界的交流網路,在不為所見之處,訊息、資源的傳遞如此熱絡與頻繁。藝術家以工業回收布料,纏塑出多彩逼真的植物根系,並與園區樹木相互連結,試圖塑造自然與人類間的交流媒介。



圖說:藝術家王怡婷《視覺暫留》討論人類影響自然時序的問題。


十一百造設計《百工百業:平凡生活的角落,有著不平凡的故事 - Memory in Fuzhong》回溯藝術家自身幼時於板橋府中的生活記憶,訪談在地老字號店家─一古堂中藥行、藝風堂印社與信芳餅店,訴說店家自往至今的打拚故事,並從訪談中延伸設計府中視覺LOGO與概念包裝,打包街區記憶,成為送禮最為珍貴的精髓!


「435藝術聚落藝術家年度展覽」即日起於435藝文特區與大家見面!完整作品資訊歡迎至板橋435藝文特區Facebook專頁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artzone435


(照片文化局提供)

熱門關鍵字:

文化藝術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