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婦女由於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可能會開始出現熱潮紅、骨骼痠痛、盜汗、陰道乾澀、失眠及心情低落等情形,當心已步入更年期。這時期通常會有多種症狀同時出現,中醫師建議可用藥方搭配針灸穴位,減輕更年期症候群所帶來的不適症狀。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又說「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指的就是女性在50歲前後,會面臨月經減退,隨之迎接更年期的到來。
北市聯醫中醫科主治醫師黃奕碩表示,婦女由一般每月來經的生理期,轉為停經之轉型期,就是更年期前期的過渡階段。目前在台灣婦女的自然停經年齡大多發生在49歲,也可能在這前後的幾年,而更年期的長短,更會依每位女性的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
延伸閱讀:
過40歲易累、月經不順⋯中醫私授:食補「這1味」緩解停經前不適
婦女更年期症候群常見症狀
黃奕碩也指出,婦女在停經前後,可能會出現以下數種症狀,統稱為更年期症候群:
- 月經紊亂
- 潮熱盜汗出
- 五心煩熱
- 心悸失眠
- 煩躁易怒
- 記憶力下降
- 頭暈耳鳴
- 皮膚乾燥、搔癢
- 腰痠背痛
- 陰道乾澀
- 憂鬱、情緒低落
黃奕碩表示,西醫在治療更年期症候群以荷爾蒙補充療法為主,再配合其他症狀給予鎮靜劑、止痛劑等,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調查結果顯示,長期給予荷爾蒙補充療法,可能會提高乳癌、子宮內膜癌等疾病的風險。
延伸閱讀:
沒排卵也會有月經!中醫:治不孕要照「經期4時」調整
中醫補腎良方 減緩肌肉痠痛、失眠
中醫認為更年期症候群的發生,以「腎虛」為主要原因,婦女常見的更年期症狀,主要則有肌肉痠痛和睡眠障礙。因此黃奕碩說,在中醫治療上以「補腎」,為減緩更年期症狀的主要方法,再透過辨證論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調理:
肌肉痠痛
1. 中醫用藥:可採用獨活寄生湯、疏經活血湯、芍藥甘草湯、葛根湯等
2. 針灸穴位:風池、手三里、足三里等
睡眠障礙
1. 中醫用藥:可採用加味逍遙散、天王補心丹、甘麥大棗湯、酸棗仁湯等
2. 針灸穴位:攢竹、太衝、風池、百會等
另外,黃奕碩建議,常按摩血海、三陰交、太谿、太衝、內關等穴位,可減緩更年期所帶來的情緒症狀。平時保持生活作息規律,避免刺激性的食物,規律運動,度過人生的重要轉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