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乳癌已連續多年名列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1位,成大醫院放射腫瘤部賴俞璇醫師表示,因治療方式不斷進步,存活率因而提高,也讓患者相關的老年醫療議題逐漸受重視,包含骨質疏鬆。
賴俞璇醫師說明,因為停經後的婦女本就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而許多乳癌的治療,無論是透過賀爾蒙抑制,或是治療後造成卵巢衰竭,都會導致乳癌患者體內雌激素比一般同年紀婦女提早下降,且降得很低,進而加速骨質流失而造成骨質疏鬆,骨質疏鬆是一種因為骨質密度降低,骨骼內空洞太多而導致骨頭強度減弱的疾病,一旦跌倒,就容易發生骨折。
根據統計,乳癌患者發生骨折的機會比一般婦女約增加了3成,骨折發生後,約有3成的病人會永久失能,4成會因而無法獨立行走,高達8成的病人則會失去至少1項生活自理的能力,付出的醫療及社會成本極高。而女性髖骨骨折的一年死亡率則高達15%,幾乎和乳癌第4期的1年死亡率相當,實在不容輕忽。
國內骨質保健意識仍相當不普及,加上骨質密度檢查需自費,都造成及增加推廣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難度。有鑑於此,賴俞璇醫師與成大醫院巨量科學中心蘇佩芳老師、李俊毅老師共同研發了專為乳癌患者量身打造的「骨質健康儀表板」,只要輸入幾項簡單的臨床資訊,包含年紀、體重、是否停經、服用芳香環酶抑制劑為期多久,1分鐘內即可初步預測乳癌患者的骨質健康程度。
「骨質健康儀表板」提供了臨床醫師評估骨質疏鬆初步篩檢的參考,協助找出潛在具骨質疏鬆風險之乳癌患者,必要時再轉介接受目前診斷骨質疏鬆症黃金標準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以確立診斷。在篩選出高風險病人後,可迅速導入適當檢查及後續治療,包含生活型態的改變或藥物治療,可節省更多乳癌患者因骨質疏鬆骨折所產生的併發症及相關醫療社會成本,並避免低風險病人重複檢查而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
未來「骨質健康儀表板」還將進一步結合影像資訊,嘗試使用機器深度學習技術,找出具有代表性的骨質疏鬆影像特徵來幫助分類,與臨床資訊作結合,優化此套專屬於乳癌患者的骨質疏鬆篩檢預測模型。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