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醫:別輕忽失智長者精神情緒行為症狀

華人健康網/文/亞東醫院精神科 李佳儒醫師 2022.10.14 09:00

台灣在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而失智人口也逐年攀升。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的推估,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則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

失智不只是記憶力的減退,同時也可能伴隨個性改變、憂鬱焦慮、行為障礙、重複現象、漫遊、幻覺、妄想、睡眠障礙等情形,在使用藥物治療之前可以先嘗試非藥物治療。

失智不只是記憶力的減退,同時也可能伴隨個性改變、憂鬱焦慮、行為障礙、重複現象、漫遊、幻覺、妄想、睡眠障礙等情形,在使用藥物治療之前可以先嘗試非藥物治療。

失智症的介紹

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集合,不只是記憶力的減退,還包括語言能力、視覺空間能力、注意力、執行功能、社會認知、定向感、計算能力、抽象思考等各方面的功能退化。舉例來說,若是家中長輩出現像是判斷力變差、興趣降低或不愛出門、重複相同問題、處理個人財物或使用日常生活工具出現問題,也有可能是失智的表現。

另外失智同時也可能伴隨個性改變、憂鬱焦慮、行為障礙、重複現象、漫遊、幻覺、妄想、睡眠障礙等情形。

老了一定會失智嗎?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不是正常的老化。在正常老化的過程中,能力減弱的速度是非常緩慢的,並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停在某一種狀態。一般而言,在65歲後,長輩的記憶力才會有較明顯的減退,然而在掌握概念和技巧方面的事物仍能保持良好的學習能力,或是透過重複練習來改善。失智症患者的記憶力則會隨著時間越來越差,即使經過提醒也還是想不起來、無法勝任過去熟悉的事物或技能,導致影響到日常生活。

不是只有上了年紀才會失智

儘管年齡增加,失智的機率升高,但也有65歲前就罹患失智的「年輕型失智症」,遺傳的因子較為強烈。患者通常症狀較嚴重、退化速度快、對藥物反應較差、容易有較多精神情緒行為症狀。由於病人較年輕,往往對家庭造成較大的影響。

失智的發生原因很多,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退化性:包括阿茲海默氏症、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異常蛋白長期沉積在患者腦部而引發病變。而以阿茲海默氏症為最大宗,約佔六成以上。

血管性:可能是大血管破裂或梗塞引發中風;也可能是細小血管長期慢性梗塞。

可逆性:有部分失智症是可逆性的,例如中毒、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水腦、腦部外傷或腫瘤等。

失智症診斷主要有三個步驟,問診、認知功能檢查、抽血檢查及腦部影像。

失智症診斷主要有三個步驟,問診、認知功能檢查、抽血檢查及腦部影像。

失智症診斷主要有三個步驟,問診、認知功能檢查、抽血檢查及腦部影像。近年來亦有生物標記的發展,增加診斷正確率如磁振造影、腦脊髓液檢測、類澱粉蛋白正子攝影、葡萄糖正子攝影、基因檢測等。

治療失智症

非藥物治療

在使用藥物治療之前可以先嘗試非藥物治療。例如調整為熟悉的環境、結構的活動安排、認知訓練、懷舊治療、園藝光照治療、音樂治療、芳香療法、動物輔助治療、藝術治療等非藥物照顧方法,也能改善失智患者的情緒與精神行為症狀。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方面,目前可以用來治療失智症延緩退化的藥物包含乙醯膽鹼酶抑制劑及麩氨酸NMDA受體之拮抗劑。前者主要經由增加腦內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濃度來改善認知症狀,包含Donepezil、rivastigmine、galantamine,後者則是減少麩氨酸所造成之神經毒性而降低腦細胞的受損的memantine。除了針對認知功能治療的藥物之外,醫師也會依患者狀況給予其他類藥物治療相關的情緒與精神行為症狀。

此外全世界仍積極研究失智症的相關治療,例如以β-澱粉樣蛋白為清除目標的單株抗體Aducanumab或是非侵入性的腦刺激術等。

結語

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失智人口比例逐年增加。雖然失智會使人的功能逐漸喪失,但透過及時診斷並給予治療,仍有許多患者能保持現有的能力,延緩退化。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

可由個案或家屬檢測幾年來在以下這些事情上有否改變?並將結果記錄下來(有改變得1分,無改變或不知道得0分)。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圖表提供/亞東醫院)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圖表提供/亞東醫院)

□得分≧2分,需安排進一步確診

□得分<2分,建議每年至少進行1次失智症篩檢

※此量表僅提供失智症初步篩檢用,請儘早至本院精神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

文章連結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0213

熱門關鍵字:

養生保健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