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youtu.be/X-R0H0wWRAw
臺中市石岡區,過去以石岡水壩聞名,近年來各風景景點增加,外縣市或本地人,到東勢或和平旅遊必經石岡,卻不會停留,未來國道四號延伸線直入東勢,恐怕更加速石岡邊緣化,在地青年回到石岡關心在地發展,也看見家鄉的美好,希望盤點石岡特色產業,讓石岡隨著臺中熱氣球再次起飛。 修好割草機、確認發動沒問題,黃柏蒼回到石岡接手家裡的農機行事業,8年前成立了石岡區生活大小事社群網站,一直很關心石岡發展。 石岡農機行負責人 黃柏蒼:「因為當時就是覺得說,在外面工作的年輕人,很多人不知道在地的一些資訊,有時候有什麼活動他們都會不知道,那老人家有時候也資訊不透明,那當初才會想創這個版。」 黃柏蒼就像是個農機醫生,農民家裡大型農機壞了,他就趕去修理,經常接觸石岡在地各年齡層農友,社群網站裡有不少年輕成員,但洄游定居石岡的卻不多。 石岡農機行負責人 黃柏蒼:「耕種的面積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收入根本不符合成本,再來就是說政府這方面,這幾年都有在配合青農政策在推廣,問題是說現在的天氣變化大,有時候要請工(人)割草什麼都會比較難。」 石岡青農 陸巧嵐:「戶外的工作勞作其實是,其實是非常不習慣,就是認為它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我覺得是第一個,可能大家就要先克服那個心理上,在戶外工作勞動的這個部分,再來是大家會擔心說那你回來務農,那這個到底能不能夠去維持他的生計,維持生計這個部分,生活的部分是很現實的問題。」 陸巧嵐也是在地石岡人,是北漂返鄉的教育碩士,夫家有三甲多農地,她種有機柑橘,上個月底剛入選,慈心第一屆綠色保育大腳印獎,而83年次的劉佩蓁,是推廣石岡的社群團體「小路石岡」成員,今年回石岡開文創小店,她點出青年返鄉的另一困境。 石岡返鄉青年 劉佩蓁:「我其實回來有遇到一個很大的困難,因為我發現說,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其實跟爸媽不一樣,那跟他們一起住,其實會產生很多磨擦,那實際上如果你要在石岡找新的房子,其實也很不容易。」 在地要永續發展必須一代接一代,年輕一代也想回到石岡發展,讓家鄉父老看見自己有多努力,尤其是國四延伸東勢之後,過路客更少,石岡的產業還有哪些發展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