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文.圖/王宏男 博士(國立金門大學通識與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美國雖然經濟正在走下坡,但目前仍然是世界強權,國內學者高希均在〈美國重建輝煌之路:新書的論點與我的觀察〉(2012)就提到,近十年來,隨處可以感覺到美國經濟的衰弱。近期的資料指出:四千九百萬人陷入貧窮,九千七百萬人為低收入戶,二者佔美國人口48%。薩卡里亞(Fareed Zakaria)在《後美國世界》一書中,就同樣提到一重要觀察:十九世紀英國的衰退是來自經濟力量的衰退;二十世紀美國的衰退是來自政治勢力的衰退;二十一世紀將與美國並起並坐的是來自「其他國家的興起」,特別是指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美國的衰退,中國的興起,對於身處邊陲的我們寶島台灣影響甚大,特別在政治與經濟層面上。
一、人權問題
「人權問題」一直是東、西方特別是美、中兩國在不同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與發展歷程,環境的使然必定反映在人權身上,以致各有各自的衡量標準與解讀方式。從過去觀察確實也是如此,自從克林頓上臺後,中美關係出現了新波折。克林頓基本上放棄了以往戰略大三角關係中對中國戰略價值的估計。他認為,「在冷戰時期,中國當時是一支牽制蘇聯的力量,美國的這種忍耐或許是有意義的;而現在,我們的對手已經改弦易轍,再打中國牌已毫無意義」。克林頓將推行西方的「民主價值觀念」作為其外交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對華政策上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因素。克林頓一上臺就主張將「人權問題」和最惠國待遇相聯繫,並派國務卿克里斯托弗訪華,就人權問題向中國施加壓力,但沒有得逞。1994年5月26日,克林頓在美國經濟界的壓力下,不得不宣佈繼續延長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並表示在以後年度審議時將人權問題與最惠國待遇脫鉤。同時揚言在人權問題上繼續向中國施加壓力,包括採取同中國的「持不同政見者」接觸,支援人權團體,建立新的自由亞洲電臺等。美國還不斷採取措施使「人權問題」國際化、多邊化。自1990年以來,美國一再試圖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通過反華決議。1997年4月15日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第53屆會議上,由美國、英國、丹麥帶頭提出的譴責中國人權狀況的議案,在中國代表團提出的「不採取行動」的動議以27票贊成、17票反對和9票棄權獲得通過後,又以不予審議的形式被否決了。這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反華圖謀第七次遭到失敗。值得提出的是,以往6次提出議案的過程中,歐盟起了核心作用,而這次歐盟幾個主要國家法國、德國、義大利沒有參加提出議案,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也沒有簽署這項議案。這說明西方內部在這個問題上已存在深刻分歧。因此,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比在往屆會議上敗得更慘。屢遭失敗,卻不甘罷休,這說明美國對中國實行人權干涉是其既定方針,此即為政治上的矛盾。再則,「經濟問題」也就是國債問題。
二、國債問題
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的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7月,中國是美國國債的第三大債主,也是美國政府的海外最大「債主」,一共持有超過1.2773萬億美元美國國債,是美國國債的全球最大單一持有國。日本緊隨其後,共持有1.1354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美國社保信託基金則是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人,總持有量為2.672萬億美元,而美聯儲排名第二,持有2.077萬億美元的國債。德意志銀行發佈報告認為,雖然中國是美國國債的第三大債主,次於美國國債最大的持有人美國社保信託基金和美聯儲,但倘若美國國債的違約大戲真的上演,最受牽連的將是中國。德意志銀行的全球外匯策略分析師(2022)表示:單看美國國債的最高持有人,美國社保信託基金將受到最大影響,其次是美聯儲和中國。但從理論上講,美國社保信託基金可以通過對國會施壓以及關掉其他基金來填補國債損失帶來的缺口,同樣的,美聯儲有印鈔機可以覆蓋損失,只有中國會陷入矛盾之處。
三、台灣問題
萬一中國武力犯台,美國是否願意出兵協防台灣?在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李光耀觀天下》一書指出:美、中兩國會出現最大危機,就是在台灣問題上,但我認為,美國不會為了維護台灣獨立與中國交戰,這得不償失…在台灣問題上,美國是否準備復出中國願意付出的代價?而每年台灣編列上千億的軍購預算向美方買武器,美國也僅是以《臺灣關係法》行事,從未表態承諾出兵協防台灣。反而是日本砸大錢買美國武器,至少還得到前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公開承諾,亦即釣魚台群島適用《美日安表條約》,藉以保證美國會在釣魚台討受到攻擊時保護日本利益,換句話說,美國有採取軍事行動協防日本義務。當然有人認為美國不會出兵協防台灣,同樣有其他論者也有相異聲音。
康泰在美國會不會協防台灣(2000)表示:我在〈台灣問題和中美核大戰〉一文提出,如果大陸武力攻打台灣,美國一定會全力以赴支援。主要論點是:首先,美國一在申明,反對大陸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其次,美國有國會通過,總統簽署《台灣關係法》,而據說按照美國法律級別,國內法是高於與別國簽署的任何條約;公報等文件;第三,美國認為,在台灣海峽打仗,它的海空力量足以阻止大陸的進攻;第四,大陸攻打台灣,除了可獲得北韓、古巴等幾個小國支持外,得不到其他國家支持,相反的美國軍事干預,反而可以獲得西方國家日本、菲律賓、南韓、印尼等國家公開或暗中支持,在世界與論上不會處於被動。美國是否願意出兵防衛台灣成了矛盾之三。
綜上,人權、國債與台灣問題,將是美國與中國在未來五年老生常談的議題,特別是現在兩岸兵兇戰危之際。台灣無法逃脫而置身事外,該採何種戰略來因應?趙春山(2019)在《兩岸逆境:解讀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的對治策略》小國有小國的生存法則,在大國崛起,形勢比人強下,「左右逢源」、「迂迴」策略,或許才是小國賴以為生的方式。現今局勢,在烏俄戰爭推波助燃下,恐怕無助兩岸關係正向發展,不免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