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颱風 象鼻族 銀杏颱風

升格後桃園教育局投入156億 推動新設學校、老舊校舍更新

桃園電子報/記者黃馨儀 2022.10.12 16:35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12)日上午主持市政會議,聽取教育局「學校新設校及老舊校舍更新」專題報告時表示,桃園近年人口成長快速,為讓學子能夠就近入學,市府推動文青國中小、青園國小新設校計畫,及環北國中、龍興國小及潮音國小遷校計畫等,其中3個遷校計畫今(111)年將展開規劃設計,期於明年6月前上網招標;市府109年至今年提列4.5億元,補助桃園南門國小、西門國小及大溪內柵國小,進行老舊校舍拆除與重建工程;而明年至114年預計辦理大溪仁善國小、員樹林國小、觀音新坡國小及中壢內壢國中等4所學校的老舊校舍更新,盼能提供學子優質且安全無虞的學習環境。

鄭文燦聽取教育局「學校新設校及老舊校舍更新」專題報告。圖:市府提供

鄭文燦說明,市府目前推動潮音國小遷校至大園客運園區;中壢體育園區興建龍興國小提供龍岡國小搬遷;興南國中將遷校至機捷A21環北站重劃區,興建環北國中提供興南國中遷校,完工後能提供更良善的教學設備與學習環境。

林明裕表示,升格後市府共投入156億元推動桃園學校新建與重建工作。圖:市府提供

鄭文燦也提到,八德區近年人口不斷移入,市府透過跨區容積移轉方式,尚在進行3處學校用地取得作業,市府也針對八德小大湳地區2處公辦重劃區,啟動3所學校用地的跨區重劃,盼能滿足年輕家庭的需求;而蘆竹大竹國小面臨校舍不足的問題,市府推動擴校計畫,目前土地取得與捐贈作業都已接近完成;至於龜山南美國小、蘆竹南崁國小、光明國小與錦興國小等校,因學生人數眾多,儘管部分已分流至鄰近的大坑國小,但校舍仍不敷使用,對此,市府規劃於「五福市地重劃區」新建五福國小,盼能解決學童的入學問題;平鎮「山峰自辦市地重劃區」內也有3處學校用地,市府將在此規劃新設學校,並請地政局儘快取得相關用地,以紓解南勢國小學生人數過多的壓力。

升格後市府協助21所國中小新建、改建校舍,以及32所學校新設活動中心、38所學校修建運動場。圖:市府提供

教育局長林明裕表示,升格後市府共投入156億元推動桃園學校新建與重建工作,總計協助21所國中小新建、改建校舍,以及32所學校新設活動中心、38所學校修建運動場;並完成529棟老舊校舍補強工程,使其耐震係數提高達到1.0以上。此外,市府也投入32.6億元推動「一地區一公立高中」,包含觀音高中二、三期、羅浮高中、新屋高中等校,並協助武陵高中及觀音高中等校擴建校舍,提供學子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針對桃園新設校規劃,林明裕說明,龜山文青國小幼兒園預計先於明年6月竣工,國小部則預計明年10月竣工,112學年度起將逐年招收幼兒園及國小部一年級4班,而在國小教室竣工前,亦可彈性利用幼兒園教室上課。此外,中壢青園國小第一期校舍工程預計明年竣工,並將於112學年度開學使用,同時,非營利幼兒園預計開辦12班。

 

林明裕指出,市府於機捷A21環北站重劃區內取得2.5公頃文中用地,作為中壢興南國中遷校用地,並獲得中央111至113年新興發展地區新設學校工程補助經費,第一期將規劃含特教班、附設幼兒園共23班、55間教室,近期將啟動校舍規劃設計作業;中壢龍興國小配合「龍岡路第三期拓寬工程拆遷計畫」,採「先建後遷」方式,將遷校至中壢體育園區內之文小用地,亦獲得中央111-113年公建計畫補助經費,第一期將以30班的規模推動設校規劃。

 

林明裕提到,大園潮音國小配合「大園智慧科技園區開發案」,未來將遷校至「桃園航空貨運園區暨客運園區」內之文小二用地,遷校經費由經發局開發基金補助,第一期規劃國小24班及幼兒園3班,興建48間教室,含班級教室、專科教室、圖書館、視聽教室、行政空間等,與其他附屬設施及活動中心。

 

針對老舊校舍整建計畫,林明裕指出,市府依據各校班級數量、未來增班規模等指標,評估各校需拆除與新建的教室數量。109年至今年,市府共推動3所學校的改建工作,包括大溪區「內柵國小北棟校舍整建工程」,拆除北棟校舍18間教室,並新建15間教室,預計今年底竣工;桃園區「南門國小及西門國小老舊校舍拆除新建工程」則合併辦理發包,其中,南門國小拆除第一棟校舍35間教室,並新建21間教室,預計明年2月底竣工;西門國小則拆除A棟左側校舍30間教室,並新建21間教室,預計於明年3月竣工。

 

林明裕說明,在「112-114年老舊校舍整建計畫」中,市府將協助員樹林國小、仁善國小、新坡國小與內壢國中等4所學校,向中央爭取納入一般性補助款指定項目核定,用以整建老舊校舍;另蘆竹大華國小原先也向教育局申請辦理老舊校舍改建,經評估後,因考量該校未來幾年跨區入學人數減少,且原學區生源穩定,目前空間尚足夠使用,故已確認該校將不提出申請。

這篇新聞 升格後桃園教育局投入156億 推動新設學校、老舊校舍更新 最早出現於 桃園電子報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