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立寧
1969年6月25日,經濟部長李國鼎,調任財政部長。接任伊始,出現了一件有趣的現象:財政部長李國鼎,不知如何回應經濟部長李國鼎(要求賦稅減免的公文)?!
其實早在轉任財政部的2年之前,李國鼎就先知先覺地發現了政府財政缺口的問題。1967年7月,李陪同中央研究院院士 劉大中、蔣碩傑、顧應昌、費景漢,前往梨山行館晉見當時的蔣總統,4 院士聯名提出了「改進經濟政策要點」,為台灣總體經濟計劃畫下藍圖;行政院因之成立了 稅賦改革委員會,並請劉大中擔任主任委員。
劉大中是世界著名的計量經濟學者,在美國教書多年。他認為:如果僅僅做些稅率調整,稅目添加,意義不大;經濟問題出自於基本面,如果要進行稅賦改革,必須從法律層面上進行整修,這就涉及稅負結構的總體調整和相關法律的配合修訂。
在操作層面上,他希望招收一批沒有稅務經驗的新人進行培訓,作為實施賦稅改革的基本隊伍。
具體地說:就是要向社會招募20名財稅、財經、金融方面碩士以上或高考及格的青年進行法律訓練,再招募10名法律方面同樣條件的青年進行財金/賦稅方面的訓練;以這30個年輕人為骨幹,再配置一些行政人員共同組成稽核組,對稅制稅政作全方位的調整和改進。
那個時候我在土地銀行正好完成了一個階段性的工作,一位同事丟了一份招考的簡章給我,說:你是科裡唯一有資格報考的人。我不知究裡,看了看,只知道要招考法律研究所畢業的人;我閒來無事,考場又在家的附近,就這麼報考了;等到錄取才知道是財政部招考稅務人員。
我一聽說是稅務人員,頭就大了,沒有興趣;不過當我看到了它的訓練課程時, 想法改了。法律人輔以財金、會計的訓練,以我在銀行工作的經驗,確實是一種加成和突破;加上我本來就很喜歡學習新的東西,這倒是一個增長自己知識領域的好機會。我把訓練課程給銀行的經理看;我說這些對銀行都有用,我去受訓, 學成再回銀行。沒有想到經理冷冷地回答:天下那有那麼好事,你去唸書,銀行出錢。衝著這句話,我當場寫了辭呈,乖乖地到財政部報到。
1969年11月19日,我們一行30個新人,正式任職,接受培訓;職稱叫:(委任或薦任) 助理稽核專員。
由於劉大中向當時的「老總統」力爭,這30位肩負著稅改重任的年輕人獲得了不同平常的待遇;薪水甚至優於銀行,比一般公務員要高多出了很多。
培訓結業時,由於劉大中的影響力以及上層的重視,當時的「王儲」蔣經國要來和受訓人員聚餐。這當然是一項殊榮,也表示極高層的重視。
蔣經國時任行政院副院長,這位性格嚴厲的人物,一直是眾人敬畏的對象;以至於在他的面前誰都感到畏手畏腳。但是,吃飯時,蔣經國言辭懇切,大家都是新進入行政系統,沒有沾染上公務員的毛病,所以他希望聽取些大家的意見。
在場的人都戰戰兢兢,沈默是金;場面顯得冷清而壓抑。班主任張則堯怕涼了場子,示意要我站起來說幾句話。
我有一段寄人籬下/在外國公司打工的經驗;受訓期間又有一種人才相聚不易的感觸;上階高層雖然盡力在提升這群新進人員的待遇;但是一般行政人員,尤其是人事人員,不知道基於什麼樣的心態,卻故意地處處打壓刁難。比如說:明明要求高考及格、碩士以上學歷才能報考的職務,最後核定下來的官等竟然是(只要高中畢業就可以報考)「委員或薦任」四不像般的「助理稽核專員」…。
人才得來不易,不可以這樣的撥弄和糟蹋。
當時那種場面,應該只要說些過場話;我卻忍耐不住, 說了個透澈;連講了40分鐘。有人事後形容,那一刻仿佛蘇秦附體、張儀再生,把周遭的人都嚇壞了。
但是,我講完了;蔣經國卻笑了。他淡淡地說了句年輕人對現實有些不滿是正常的;並舉了個例子,自己年輕的時候有一次打了條紅領帶,受到了父親的訓斥…。在眾人緊張的笑聲中將場面圓了過去。
沒有想到的是劉大中的反應。
劉大中大怒。他不認為我說錯了,而是這些話怎麼可以跳越他而直接向上層訴說。班主任張則堯膽戰心驚;劉大中委屈十足,認為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為學員爭取到了最好的待遇,卻在關鍵場合被告了「御狀」。有苦說不出的張則堯也許有點後悔要我發言,希望我去向劉大中道歉;其他29位學員都去了劉大中那兒致歉。我沒有去,也不認為有什麼該道歉的錯。
這件事並沒有給我帶來任何傷害;蔣經國、劉大中、李國鼎,都沒有因此找過我麻煩。
劉大中、李國鼎畢竟都是忠厚的長者,包括蔣經國也沒有什麼 秋後算帳;甚至我的發言似乎也發生了一些作用。職稱和職等很快地就合理調整了,甩掉那無厘頭的「助理」和 「專員」,而直接稱:“稽核”。和與其他公務員比起來,稽核組更早地分配到了宿舍。那時候我已經離開了稽核組,我是30人中唯一沒有獲得配屋的人。
這一次稅賦改革的評價至今或許還存在些爭議。一般說來,稅制改革的確增加了政府稅收,提高了綜合所得稅的比重;調整了關稅稅率的結構,強化了租稅政策中促進經濟發展功能。也有一些批評者認為所得稅增幅太大,出現了持續十幾年的高增長,從民間抽血過多;而且所得稅的主要徵收對象是受薪階級,有「劫窮濟富」之嫌。
(部份圖片取材自網路)
作者簡介
戴立寧,一輩子的法律人。在法學院做了10年的學生;教了40多年的書;偶然的際遇,做了26年的公務員,從基層到高階。也曾寫過些雜文,月旦人物、評議時事。〈隨想錄〉無非是重操舊筆,隨興隨緣隨想,記錄些所見所聞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