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菸草可以吃嗎 陳傑憲 棒球

疫情6月死亡數=癌症、心臟病與中風總和!邱淑媞:「病毒在地化」是死亡一大挑戰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2.10.07 19:00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自2020年起延燒迄今2年9個月,國內累計至今已經逾678萬人確診,並且累計逾1萬1千人死亡。而10月13日邊境將解封實施「0+7」,不少人蠢蠢欲動想出國旅遊,但是也有公衛專家認為,目前正是新冠疫情衝擊與省思的好時機!「病毒在地化」是一大挑戰,尤其「如果疫情重來一次,我們應該要以科學的方式,做得更好」。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前署長邱淑媞教授新書《臺灣新冠疫情的衝擊與反思》。(圖片提供/天下文化)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前署長邱淑媞教授新書《臺灣新冠疫情的衝擊與反思》。(圖片提供/天下文化)

前衛福部國健署長、家庭醫學專科醫師、流行病學博士邱淑媞表示,承襲過去的模式,所以國內在2020~2021年疫情控制的是相當好的,她在新書《臺灣新冠疫情的衝擊與反思》中分析,一開始大家有所謂的「魔系」與「佛系」討論,台灣是有「魔系」的傳染病防治法,加上「魔系」的SARS經驗,照著這個模式走,台灣擁有2年3個月的平安。期間雖然有波折,例如2021年雙北發生3+11破口,但是在雙北與市民努力下終於順利清零;2022年第一季面對omicron,驚險中仍然於3月再現本土加零,台灣也被視為國際防疫模範生。

4月疫情如洩洪,進入「失速的共存」!

邱淑媞表示,但是,到了4月採取新臺灣防疫,疫情如洩洪進入「失速的共存」。看到去年7月英國計畫解除防疫限制,但是她為台灣在當時還不能跟著英國的腳步「躺平」,原因有兩個,一是還沒有兒童疫苗,二是新冠後遺症還未解決,當時她在國際記者會上的發言,也受到外媒大幅報導。因為「雨正下得很大,希勿雨天收傘!」

新書發邱淑媞新書發表會有多名貴賓到場支持。(圖片提供/天下文化)

新書發邱淑媞新書發表會有多名貴賓到場支持。(圖片提供/天下文化)

防疫一路走來面對外界的吵嚷,邱淑媞認為,我們應該用科學的方式,有理性科學的紀錄,以科學數據整理清楚,針對政策進行檢驗,這樣才能讓防疫做得更好,避免重蹈覆轍。

疫情6月死亡數=癌症、心臟病與中風總和!

台灣疫情過了沒有?邱淑媞提到今年6月平均每日Omicron死亡數與前15大死因比較,數據顯示,今年6月超額死亡數平均每日213人,相當於癌症、心臟病與中風之總和。10月6日57死,相當於第二大死因心臟疾病,是2021高峰 (37死) 的1.5倍、是車禍 (7.6死) 的7.5倍!

「病毒在地化」是一大挑戰,造成死亡率快速上升!

台灣防疫還有「病毒在地化」的挑戰,邱淑媞表示,現在有新的發現,各地都氾濫的時候,病毒就在地演變,前面是我們的地方演變成新的變異株傳出去,一波又一波,現在則是病毒已經在地化了,而且發現後面演變出來的是會收集好幾種病毒,是會好幾種病毒同時存在會重組,會把不同的免疫逃脫薈萃式的演化,所以其免疫逃脫是愈來愈嚴重了。這也是造成死亡率快速上升的原因,而且台灣這一波疫情的死亡率比較各國是最上升最陡的。

疫情還沒過,仍然要限縮我們的生活

10月13日邊境將解封實施「0+7」的時機適當嗎?現在到底該怎麼辦?邱淑媞以過去在第一線的經驗,從SARS甚至更早腸病毒71型的流行,特別能理解基層可能遇到的困難。但是她一再強調疫情還沒有過,年底還有一波要特別注意,仍然要限縮我們的生活,還沒有到「放假」的時候。未來防疫關鍵應該包括,新的縣市長要掌握防疫與疫後振興;面對重大迷思,應以科學說清楚,避免重蹈覆轍。應該為歷史留下專業紀錄,促進責任政治的建立。最後她也呼籲:「科學、愛能為我們點亮未來的光」!

文章連結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407/90185

熱門關鍵字:

Covid-19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