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位居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已有 40 年,患者常因治療期間的壓力與疼痛產生放棄生命的意念,身心科醫師表示,當患者表述自己有輕生想法時,家人應正視患者的表達,並給予正向的回應,若是忽視久了恐會使患者的自殺風險越來越高。此外現今也有醫院提供心理諮詢門診,癌友也能申請諮詢補助減輕負擔。
研究發現,癌症患者離診斷時間越近、自殺機率越高,癌症病人在確診的第一周是一般人的 12 倍,第一年則是一般人的三倍,與一般認知的「久病厭世」不同,而在台灣罹癌患者中,男性自殺率排名為食道癌、肺癌,女性則為鼻咽癌、腦癌、肝癌。
臨床上出現有自殺傾向個案的特徵包含,患者覺得自己不夠好、失去自主權、成為家庭的負擔,還有治療的疼痛感,這些多是使患者撐不下去幾大原因。
家人該如何協助?
當癌症患者出現自殺言語、傾向時,除了醫護專業人員的關懷外,作為家人可以如何協助?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主任/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鄭致道醫師表示,當癌症患者說出負面的言語,如:太辛苦了想要放棄、自己撐不下去等,或是把心愛的東西送給別人,身邊的親友一定要重視患者的言語行為,並給予正向的想法與關照,若是長期出現反覆情形,一定要向就醫治療由專業人員協助,要是忽視患者的表達,放著不管會更嚴重。
相對的,在照顧病患的同時,家屬的情緒或狀態對患者來說影響很大,因此在照顧癌症患者時,也要留意自我的心理狀態。鄭致道說,家屬平時要有足夠的時間、空間給自己緩衝,在照護的過程中也應觀察自己的壓力狀態,要保留自己的獨處時間,照顧別人也要照顧自己。
鄭致道建議家屬可以分擔輪流照顧病患的責任,讓照顧者可以有喘息的機會,平時可做適當的放鬆、靜心冥想等,都是有效的減壓方法。
癌友看諮商門診可申請補助
癌症治療過程會遇到許多心情需要抒發、調適的情況,不過臨床經驗,求診精神科、身心科的癌友僅占 1/10。不少患者多因為沒有健保給付、單次動輒 2,000、3,000 元起跳的自費諮商卻步。
針對癌症患者心理諮商協助,也有開設諮商心理門診,於台北馬偕、北醫、新光醫、三總、汐止國泰醫、和美家醫、新竹馬偕、台中榮總、澄清醫院、童綜合醫院、竹山秀傳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大林慈濟、高雄榮總、高雄奇美、花蓮慈濟、門諾醫院等全國 17 家合約醫療院所就醫,癌友可向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申請一年最高 7,200 元門診補助。
文/陳芝瑄、圖 / 黃懷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