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多數人都同意,女性感官的敏銳度通常比男性高,但在台灣,主流的葡萄酒論述仍多停留在男性視角。「台灣女子愛思葡萄酒大賞」便是一場由全女性擔任評審的餐搭競賽,透過不同菜系的葡萄酒搭配,票選出台灣第一份純女性觀點的餐搭指南。
今年邁入第二屆的愛思,與CParty合作邀訪了在各行業有著出色表現的女性葡萄酒愛好者。期待用一杯葡萄酒的時間,與你一起走入她們精采的人生故事。
在台灣的書籍市場中,成立12年的新經典文化算是少數產量不多、卻能做到雅俗共賞的出版社之一,張大春、舒國治、阿城、費茲傑羅的小說散文有之,《深夜食堂》、《延禧宮略》也能賣出佳績。新經典創辦人暨總編輯葉美瑤表示,「服務讀者」,將是未來出版業最需要面對的思維革命。
談到葡萄酒,已有20多年品飲經驗的葉美瑤眼中閃爍出與聊出版時截然不同的光芒。對這位多數時刻是理性腦的總編輯而言,葡萄酒除了是感官上的享受,更多時候扮演著生活上的調味。不過,感性的體驗也需建立在理性的節奏上,「正因為我喜歡葡萄酒,所以更要好好享受這個過程,慢慢喝、細細品,你不會希望開心的時刻太短暫。」在葉美瑤的閱讀世界中,有了酒香的陪伴,手中的書香想必自有另一番風味吧!
CP:新世代年輕人的閱讀習慣越來越「輕薄短小」,您自己的兒女也是大學生,您怎麼觀察這個世代的閱讀?
葉:說實話,我在孩子面前是學習者。我女兒是念影視的,所以她很自然就會拿著手機到處拍,錄自己彈吉他、畫畫、做直播,她與世界的溝通方式已經和我完全不一樣了。不過她還是會看書、讀小說,所以我就經常問她,在網路上已經有這麼多東西可以看了,為什麼妳還要看書?書好看在哪裡?
這個年紀的孩子閱讀唯一會遇到的問題,是他們可能會找不到書。像我女兒還蠻常逛書店的,往往翻翻看看就能找到不錯的書來讀;可要是有一天實體書店消失了,孩子們該上哪找書?我們觀察網路書店的消費,發現讀者多半都是購買他已經認識的作者,因此在書店翻找而邂逅好作品的情況通常不太會在網路書店發生。所以如果沒有書店可以逛,這些讀者很可能就缺少機會去開發其他的閱讀可能。
我兒子就是另一個極端,他是念建築的,可是基本上已經不讀紙本書了,他覺得太慢了。比方說他看NBA,以前每本籃球雜誌他都買,但現在他一本雜誌都不買了,因為他直接去看NBA app的直播更即時,最多就是某球員出自傳書或紀念輯會吸引他。這也呼應到我們一開始聊的,現在做出版已經不是在前面引領的角色了。我印象很深刻是前幾年在聊出版業要轉型,我兒子開玩笑跟我說『媽,我覺得妳轉業比較快啦!』他舉例說傳真機也想過要轉型,但不是它的時代就不是它的時代,該消失就是會消失。
這讓我重新思考,很多事情出版沒辦法做了,那出版還能做什麼?所以才會有剛才我說到的「服務」概念。
CP:出版亟需改變思維,您先生(作家張大春)身為作家,面臨到的也會是類似的狀況嗎?
葉:所以他現在不寫書只寫書法了啊(大笑)!不過廣播這件事倒是因為Podcast興起有了不一樣的可能,之前也有人詢問他要不要把寫書法拍成短影片?其實都是同一件事,改變的只是載體跟傳播方式,只要你的內容是別人有興趣的,就能讓商業模式成立。
CP:同時間這些新載體也更輕量化、更個人化、更「去門檻」化。
葉:沒錯,因為大眾市場漸漸消失了,大家都在服務某個特定族群,除非某個族群就是要吃很重的內容,否則你再像以前那樣用大編制大預算做內容,只會讓人吃不消而已。
CP:您自己的閱讀習慣呢?在社群時代是否有所改變?
葉:有,我閱讀紙本書的時間確實變少了,讀臉書的時間增加了。我自己覺得這不是一件多正向的事情,因為社群上很多事情其實你根本不需要知道,垃圾訊息太多。不過本來就有興趣的題材倒是會一直挖下去,例如我還是會訂閱New Yorker這些我喜歡的雜誌。它不見得對我的工作有多大幫助,但它是一個透過文字所搭構起來的閱讀生活,它的「不變」會讓我安心、讓我在這個自成一格的世界裡繼續感受美好。
CP:像是透過閱讀這個儀式,讓自己鑽進一個可以「躲」在裡面的「異世界」?
葉:這個比喻很好,讓我想到作家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提到閱讀教會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獨處」。我覺得現在很多人無法獨處,一個社群app隔個5分鐘不看就好像跟世界斷了聯絡一樣,事實上你跟5分鐘前的你並沒有不同。閱讀除了提供內容給我們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其實就是「陪伴」。
CP:說到陪伴,聽說您家中除了書,很多時候也有酒的陪伴?
葉:我跟你說,我們家基本上隨時有紅酒,幾乎是當飲料在喝(笑)。當然也會有其他酒,像是啤酒、威士忌等等,不過這些酒都有比較重的季節感,啤酒屬於夏天,冬天來杯艾雷島的Single Malt很棒,而葡萄酒可以全年無休。
CP:聽起來酒飲已融入了您的日常,其中葡萄酒在您的生活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葉:我覺得葡萄酒介於純粹的酒精和飲料中間,很多時候是為了與吃的東西搭配,所以葡萄酒對我來說,是個很輕鬆、每一餐都可以一起喝的飲品。另外葡萄酒還帶有犒賞的意味,有時我在家工作到下午,就會配著一杯酒慰勞自己邊寫邊喝,不過在辦公室就不會這樣了。這讓我想到之前看影集《Mad Men》(廣告狂人),我很詫異的是那個時代的美國廣告業(5、60年代),辦公室裡面除了抽菸還會喝酒。不過他們的酒不是放在辦公室自己拼命喝,而是有人要談事情大家就倒一杯邊談邊喝,跟台灣的泡茶文化很類似,非常有趣。
CP:您一開始是怎麼接觸葡萄酒的呢?
葉:以前吃西餐,都會有侍者拿著酒單來問你要不要配杯葡萄酒。看著酒單上很多看不懂的字、描寫得好像很美好的詞,你就會跟平常閱讀一樣想知道得更多,酒這種東西想要懂就是要喝嘛,所以慢慢慢慢就開始越喝越多了。我還記得剛出社會的90年代,那時候台北流行Wine Bar,裡面的葡萄酒對年輕的我來說就是價位很高的奢侈品。等到後來出國的機會多了,發現葡萄酒在國外根本就沒有那麼遙不可及,新台幣幾百塊就能在超市買到非常不錯的酒,我才開始把葡萄酒當成了日常飲料。
CP:家人也是類似的習慣嗎?
葉:我們家的人都會喝酒,不過大家愛的不太一樣。像我們家兒子就特別愛威士忌,張大春除了威士忌,這兩年也喝很多中式白酒,我女兒則是對咖啡比較有興趣,家裡來客人開紅酒也會跟著大家一起喝。
CP:那麼您有特別鍾愛的品種或產區嗎?
葉:我向來對法國酒特別有感覺,這可能跟早期接觸就是波爾多有關,那時候就很喜歡Cabernet Sauvignon的味道。不過近幾年台灣代理商也引進了不少義大利、西班牙,甚至智利、阿根廷這類新世界的好酒,所以有了更多嘗試。其中我覺得義大利酒特別有意思,可能是它們果香與酸度的特性,好像生來就是要跟餐點搭配的,常讓我很驚艷。
CP:通常會透過哪些管道購買葡萄酒呢?
葉:我們家只要上大賣場,基本上我都會帶幾瓶葡萄酒。另外早期會透過橡木桶這類的連鎖專賣店買酒,後來也會去大同亞瑟頓這種專業店面。我自己的感覺是,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喜歡自己去trial and error(試誤),所以大賣場的酒越賣越好、也越擺越多,反正試誤的成本不高嘛!這次踩雷了下次避過就好。葡萄酒專賣店就感覺要有點基礎知識或目的性,兩種通路的購買行為蠻不一樣的。
CP:品飲葡萄酒這麼多年,您的酒量如何?
葉:其實我是個不太容易喝醉的人耶!倒不是自誇酒量多好,而是正因為我非常享受喝酒的感覺,所以我反而會很理性、有意識的去控管應該怎麼慢慢喝,讓自己保持在「享受又不會難受」的狀態,有點類似馬拉松配速的概念,久而久之酒量好像也變得還不錯(笑)。不過我先生就不是這樣,他常常不小心一high就喝過頭,我也常常很疑惑他為什麼從來不「配速」。
CP:您觀察身邊喝酒的女性朋友,有沒有隨著時代或年紀對品飲態度有所改變?
葉:我身邊的女性朋友普遍對葡萄酒接受度都蠻高的,不知道是不是以前常聽說葡萄酒延年益壽這類傳言的影響。不管怎麼說,葡萄酒無論是從嗅覺、視覺還是味覺來說,都是很讓人感到愉悅的飲料不是嗎?
特別是近幾年,身邊很多女性朋友都會開始在社群上分享她們飲酒的日常生活、甚至在生日的時候送自己一瓶不錯的葡萄酒,感覺葡萄酒對女性來說總是多了點討好自己、讓自己開心的聯想。相較於我們小時候,傳統長輩常有女生喝酒觀感不好的刻板印象,我非常樂見現在女性飲酒的風氣越來越蓬勃。
CP:對「台灣女子愛思葡萄酒大賞」這樣的活動,您會有什麼期待或想法?
葉:嗯……我可能會希望這裡面多一點知識性或理性面的東西耶!因為我相信女生一定能選出非常感官性的酒,毫無疑問。可是就像我們在閱讀裡常會看到作家與酒的關係,例如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裡面寫愛瑪欣羨的上流社會場景中,就描寫過不少葡萄酒,這些作品形塑了我對葡萄酒的想像。所以我也希望葡萄酒的理性面,可以在這樣的競賽中為更多女性形塑出她們對葡萄酒的想像!
葉美瑤
- 新經典文化發行人暨總編輯
- 曾任時報出版社、聯合文學雜誌社
-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
場地提供:Aj's wine & bistro - 亞傑克斯
-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通化街171巷33號
- 訂位專線:02-2732-1189
主圖設計/Mina Wu
溫馨提醒:未滿18歲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禁止酒駕!
延伸閱讀:
獨自品酒的全新體驗!學習歐美「Paint and Sip」邊喝邊畫打造藝術生活感
Wine O’clock葡萄酒專賣店 讓品酒小酌步入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