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包容過世 天氣 國土計畫法

搶救OHCA病人分秒必爭!北醫緊急醫療救護零時差,助重獲「心」生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2.09.29 11:12

資訊AI介入,讓急重症病人有重「心」跳動的機會。今年7月, 41歲的王先生於工作時意外遭到電擊倒地,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失去生命跡象。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急診團隊透過現場救護人員提供的資訊,提前啟動院內葉克膜團隊,病人到院後立即予以急救,並順利於到院22分鐘內完成葉克膜裝設,病人住院23天後順利出院,重獲「心」生。

救護現場提供精準有效的資訊往往是病人得到最適當治療的關鍵因素之一。

救護現場提供精準有效的資訊往往是病人得到最適當治療的關鍵因素之一。

為提升緊急醫療救護品質與重大災害救護的成效,衛生福利部與內政部合作推出「緊急醫療救護智能平臺-救急救難一站通計畫」,優化並結合現有衛福部戰情中心資訊平台、跨醫院及消防單位之標準化資訊串流作業,建構整合性的緊急醫療救護智能平台,提供醫療端與消防端即時、完整的資訊,救護人員即時回傳病人生理數值資料,醫療團隊及早擬定醫療計畫,搶救生命零時差。

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為喚起民眾對心臟血管健康的重視,衛福部於今日舉辦「緊急醫療救護智能平臺-護心行動」展示會,邀請全國醫院觀摩平臺成果。目前平臺已完成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及重大創傷(Trauma)的到院前救護紀錄表與到院後醫療資訊系統的資料整合、運用與通報,由全國首家示範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展示運作方式與效益。

北醫緊急醫療救護管理模式,「心」希望「新」型態

北醫附設醫院吳玉琮副院長表示,北醫附設醫院秉持「一間珍惜每個生命的醫院」之理念,作為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致力於提升緊急救護與醫療處置的效率與品質,此次率先串接緊急醫療救護智能平臺,取代紙本紀錄與人工通報人力,提升醫院資源有效運用的預警功能,並增強急重症救護、醫療品質的監督功能,盼能藉由此平臺的運作,精進緊急醫療救護品質,讓更多病人受惠。

搶救OHCA病人分秒必爭!有賴精準有效的資訊

北醫附設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侯甚光主任指出,搶救OHCA病人分秒必爭,對醫院極具挑戰性,以110年為例,全國醫院OHCA病人ROSC(恢復自發性循環)比率為21%,換言之,平均每五個人救回一個人,而全國醫學中心ROSC比率31%、北醫附設醫院35%。其中,救護現場提供精準有效的資訊往往是病人得到最適當治療的關鍵因素之一。

侯甚光主任表示,以王先生為例,消防隊員抵達現場後,隨即提供病人年輕、遭受電擊等資訊,醫院研判心因性心跳停止可能性極高,立即安排葉克膜團隊待命,到院後立即給予急救,22分鐘完成葉克膜裝設,由於急救速度快,王先生的大腦、心臟均未嚴重受損,1週後移除葉克膜,3週後即康復出院。

侯甚光主任說,此次搶救王先生不應是單一醫院的成功案例,透過緊急醫療救護智能平臺的系統串接,即時傳遞精準有效的資訊,縮短救護現場與醫療團隊的距離,醫療團隊提早擬定最適合病人的治療計畫,同時減少資料輸入的人力、時間。另外,藉由各院上傳的資料建構全國急重症品質管理指標,醫院也可藉由同儕醫院的標竿學習,整體提升緊急醫療照護效率與醫療品質。

文章連結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1/90086

熱門關鍵字:

外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