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敏聰在講座中提到,寶珠溝屬於愛河流域的一支,目前位於十全路果菜市場旁,而十全路-覺民路一帶過去都是寶珠溝的流域。名字的由來有諸多說法,其中一說是其蜿蜒的形狀,加上水面反光,就像散落的珠寶而得名;另一說是由於寶珠溝為當時灌溉農田的重要渠道,先民抱著感恩的心情,視其為珍寶而得名。早在清領-日據時期沿著寶珠溝流域便有閩南、客家及澎湖移民定居,是歷史悠久的聚落,隨著土地開發與都市發展,寶珠溝的景色已今非昔比。講座中參加者們專注的聆聽,講師也準備了自製的寶珠溝歷史地圖書籤,在最後有獎徵答中送給參加者。
戶外走讀活動也相當精采,從大港福德祠出發,沿途行經十全滯洪池、果菜市場、寶珠溝福德宮及義永寺,參加者中也有家長帶著孩子來共襄盛舉。鄭敏聰介紹道,同樣是土地公廟,大港福德祠是移民者遷移過來建造,而寶珠溝福德宮則是本地祀奉;本身是建築博士的敏聰老師,也沿途介紹新舊建築的特別意涵,引領讀者領略生活之美。
行程終點義永寺則是過去高雄市第一間佛寺,當天也很幸運地遇到義永寺林怡利總幹事為大家展示歷史照片,並介紹其特色與故事;也有年紀較長的參加者回憶起年輕時在寶珠溝一帶度過的歲月。這些香火鼎盛的寺廟代表著寶珠溝聚落的歷史與發展,也承載著寶珠溝的記憶,相信參加者們透過走讀活動,更加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土地,也更增添一份對鄉土的情感。
寶珠分館預計12月會再舉辦一次走讀活動,歡迎有興趣的讀者關注寶珠分館官網或來電洽詢。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