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大貓熊「團團」癲癇發作!研究新發現:抗癲癇藥物帶來新契機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2.09.28 18:14

日前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大貓熊「團團」癲癇發作,引起民眾關心。癲癇是一種腦部神經異常放電的疾病,只要有大腦的動物(包含貓狗等)都可能會罹患癲癇疾病。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何應瑞教授投入癲癇研究多年,近期有突破性進展,已經獲得多國專利,可望為治療癲癇帶來新契機。

(圖片提供/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何應瑞教授)

(圖片提供/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何應瑞教授)

何教授指出,腦部神經傳送的電訊號,可以簡略分為興奮性與抑制性;若興奮性太高或抑制性不足,都會造成神經過度興奮出現異常放電,甚至引起癲癇發作。發作時的症狀非常多樣化,取決於出現異常的腦區位置,若全腦都出現異常放電(稱為全面發作generalized seizure),症狀通常是全身與四肢的肌肉一陣一陣的攣縮,就像在新聞影片中看到「團團」發作的樣子,這時候患者通常會喪失意識,不省人事。

心理系的教授為什麼會研究癲癇?何教授表示,本來是專注研究巴金森氏症及失智症,但是有一年實驗室來了一位患有癲癇的女性研究生,他向這位研究生提議由她來執行癲癇研究,並認為由患者親自參與研究是最貼切的安排,但是她似乎不願意。這讓何教授了解到罹患癲癇的患者身心都受到嚴重的衝擊,因此決定自己跳下來開發更好的抗癲癇藥物。

(圖片提供/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何應瑞教授)

(圖片提供/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何應瑞教授)

老藥「克拉微酸」帶來治療新契機

經過許多年的投入,發現一項已經在市面上使用多年的老藥「克拉微酸」(clavulanic acid),可以抑制神經異常放電、防止癲癇發作、緩解神經損傷,更可以促進神經新生,修復受損的神經;實驗上也發現經過治療的癲癇大鼠,不僅提升辨識能力,記憶功能也會恢復了。

癲癇的盛行率略低於中風與阿茲海默氏症,排名第三!

在所有的神經疾病當中,癲癇的盛行率(約千分之3-15)略低於中風與阿茲海默氏症,排名第三。但是中風、腦瘤或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代謝異常、藥物中毒甚至嚴重發燒也都可能引起癲癇發作。全球估計約有5- 6千萬名癲癇患者,其中約有1/3的患者可以經由現有的藥物妥善治療而痊癒;約有1/3的患者,妥善用藥可以防止癲癇發作,但是無法停藥;另有1/3的患者服用目前市面上的藥物,也無法妥善控制病情。

研發藥物「降油門緩剎車」雙管齊下

癲癇發作就像汽車暴衝,暴衝的時候強踩剎車是沒有用。何教授研發的藥物是「降油門緩剎車」雙管齊下,不僅降低神經的興奮性,同時提高抑制性,還可以修復受損的神經,並提升認知功能。期待這項藥物不僅可以改善癲癇患者的症狀,也可以讓「團團」快一點恢復健康。

文章連結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90081

熱門關鍵字:

神經內科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