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一有壓力就腹瀉,是腸躁症嗎?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作怪,不治療恐致大腸癌

Heho健康網/黃慧玫 2022.09.25 09:00

新聞圖片

潰瘍性結腸炎臨床上常被誤認為大腸激躁症,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李伯賢表示,潰瘍性結腸炎從症狀發生到確診,往往需要 2.4〜3.1 個月,顯示診斷之困境。導致患者因為嚴重腹瀉、血便,出現體重減輕、嚴重貧血等。

根據統計,44% 潰瘍性結腸炎病友需要密切追蹤,以及更積極的治療,包括,37% 症狀慢性反覆發作、6% 症狀慢性而持續、1% 症狀逐漸嚴峻。他說:「慢性反覆發作,恐讓病友的人生被馬桶綁架,甚至出門需要包尿布。」

腸炎變腸癌,風險提高 1.73 倍

更令人擔憂的是,潰瘍性結腸炎不僅僅是腸炎,竟會導致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大幅提高 1.73 倍,此外,有些研究指出長期慢性發炎也會增加心腦血管以及周邊血管阻塞的風險,所幸這些風險會隨著全身性發炎反應被控制而下降。

李伯賢說到,一名 35 歲的麵包師傅罹患潰瘍性結腸炎 15 年,一直服用類固醇控制病情,而沒有採更積極的治療,直到某天大出血,才至醫療院所用大腸鏡檢查,竟發現已罹患大腸癌末期,令人遺憾。

李伯賢解釋,潰瘍性結腸炎如果缺乏積極治療,讓腸道一直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在腸道不間斷自行修護期間,產生不定性分化異常,使細胞修護出了錯,就會導致癌症的發生。

預防腸炎變腸癌,控制發炎是關鍵!透過積極用藥、腸鏡追蹤,不只達成沒症狀,也讓黏膜有效癒合,使得切片組織的發炎指數有效下降。「只要切片發炎指數下降 1 分,就減少罹患腸癌的 1.69 倍風險。」

潰瘍性結腸炎治療選擇多

傳統治療:

  1. 抗發炎藥物(5-ASA):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的第一線建議治療藥物。主要機制是抑制腸胃道發炎介質生成,而達到抗發炎作用。
  2. 類固醇藥物:當 5-ASA 治療不佳,或治療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誘導時,考慮加入類固醇,做短期緩解治療。
  3. 免疫調節藥物:前兩類藥物仍無法有效控制病情時,則可用免疫調節藥物,降低甚至解除對類固醇的依賴。

新型治療:

  1. 生物製劑:生物製劑已成為治療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在誘導治療和維持治療的重要藥物。主要機制是抑制發炎物質的作用,或抑制淋巴球遷徙,進而達到抗發炎效果。

李伯賢表示,對於輕度潰瘍性結腸炎病友,傳統用藥就足以達到良好的疾病控制。然而,中重度發炎的病友則可須考慮接受生物製劑治療,以達到更有效、更安全的發炎控制。

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治療 3 關鍵

他語重心長的提醒,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治療有 3 大關鍵,而生物製劑就是幫助治療達標的最佳利器,如此一來,才能避免復發、住院、手術以及併發症,迎回健康人生。

  1. 盡早停類固醇,減少副作用。
  2. 方便用藥,提高治療配合度。
  3. 臨床沒症狀,加上內視鏡黏膜癒合無發炎。

隨著生物製劑在發炎性腸道疾病及相關併發症治療上,扮演愈來愈關鍵的角色,現在已有許多生物製劑陸續被納入健保給付,提供醫師和病患更多的治療選擇。

生物製劑挑選原則

在選擇上,除了考量共病、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外,不同施打途徑(靜脈、皮下)、頻率(每 2 周、4 周、8 周或 12 週打一次)更是提供充分的彈性及方便性。讓病友可以在與醫師討論後,依照個人工作型態、施打能力及就醫可近性共同決策,選擇適合自己的用藥。

王鴻源呼籲,潰瘍性結腸炎病友應積極與醫師配合,規律治療,追求早日治療達標。同時提醒,如有腹瀉、腹痛、血便、貧血和體重減輕等症狀持續 3 個月以上,應提高警覺,盡早就醫尋求協助,以利早期診斷與對症治療。

文 / 黃慧玫、圖 / 楊紹楚

延伸閱讀:

便便帶鮮血不一定是痔瘡 潰瘍性直腸炎讓你不斷跑廁所

潰瘍性結腸炎嚴重需裝人工肛門!中醫3關鍵用食補養好腸胃

刷牙超重要!研究:「發炎性腸道疾病」可能是牙周病的口腔病菌所導致

>> 有健康上的困擾嗎?馬上下載 Heho App 來為你解答!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