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入葬前,靈柩曾停放在西敏廳4天供民眾瞻仰,根據英國王室傳統,她的遺體不會火化而是放置在用鉛打造靈柩中下葬,令外界開始好奇遺體是如何保存。對此,就有禮儀師做出解答表示,用鉛打造靈柩可幫助遺體保存長達1年,且遺體本身也會進行防腐處理;不過據傳16世紀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Queen Elizabeth I)的遺體九陰防腐處理出問題,而發生「遺體爆炸」意外。
▲根據英國王室傳統,已故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遺體不會火化,而是直接放置在用鉛打造靈柩中下葬。(圖/翻攝自推特/@RoyalFamily)
綜合外媒報導,禮儀師「AskTheUndertakr」在短影音平台TikTok頻道發布影片表示,英國王室成員去世後,遺體不火化、放置於襯鉛棺材(lead-lined coffins)的傳統已延續了好幾個世紀。他指出,襯鉛棺材能完全密封,阻隔水氣滲進棺材內,因此能延緩遺體腐敗的速度,甚至能讓遺體完整保存長達1年。
鑑於王室的財富、聲望及影響力,禮儀師指出,王室成員去世後可能不會只是將遺體放進襯鉛棺材,還有可能會進行防腐程序,王室會找來全英國、甚至全歐洲最好的入殮師、最好的設備,「會不惜一切代價來照顧、維護女王的遺體。」
▲禮儀師指出,女王的靈柩是用鉛打造,可幫助遺體保存長達一年。(圖/翻攝自推特/@RoyalFamily)
女王逝世後,靈柩一路從蘇格蘭運送回倫敦,還曾放置在西敏廳4天供民眾瞻仰,因此禮儀師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女王逝世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進行了防腐處理,「他們會盡可能確保女王的遺體被良好保存,並恢復到近乎完美的狀態」,確保女王的遺體能夠瞻仰10天。
此外,禮儀師還堅信,女王靈柩的底部可能裝有冷卻設備,以幫助遺體可以完整無損。據悉,過去王室所使用的防腐程序,是將防腐劑注入體內,以延緩遺體腐化,他提及,整個防腐程序會相當緩慢,可能需耗時數小時才能完成。
▲過去王室所使用的防腐程序,是將防腐劑注入體內以延緩遺體腐化。(圖/翻攝自推特/@RoyalFamily)
報導指出,女王的父親喬治六世(George VI)的遺體就有經過防腐,另根據《快報(Express)》報導,據傳於1533年至1603年在位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在1603年過世時,防腐處理似乎曾出現問題。
有傳言指出,並不希望死後依照慣例剖開肚子、去除內臟,不過她辭世後仍被摘除內臟,並進行防腐處理程序。她辭世後遺體曾存放在英格蘭薩里郡(Surrey)里奇蒙宮(Richmond Palace)供瞻仰多日,接著又被運至當時尚未被摧毀的白廳宮(Palace of Whitehall)停留3周。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圖/Canva)
當時每天都有6名宮女棺木旁邊看守,結果某日夜晚靈柩卻突然傳來 「啪一聲」的爆裂聲,結果竟是因為累積的氣體從遺體內釋出,導致伊麗莎白一世的「頭部和身體」都爆炸了。不過倫敦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館(Royal Museum of Greenwich)一直對外否認這項消息,並稱這起事件的目擊者並非可靠的消息來源。
報導指出,伊麗莎白一世並非唯一一個發生「爆炸」的王室,據傳「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的遺體在被安葬於墳墓裡時、亨利八世(Henry VIII)的遺體在運送的過程中也都曾發生「爆炸」意外。
將近 400 年後,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拒絕在去世後接受防腐處理,讓外界猜測這與之前的「爆炸」有關。為了順應女王的要求,在其1901年離世時,殯儀員不得不在靈柩的地板上撒上木炭,以吸收水分並掩蓋屍體腐爛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