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社會到來,失智症人口逐漸增加,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人口佔7.98%,65歲以上的老人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老人更是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失智症可逆嗎?解藥在哪裡?《華人健康小學堂》講座特別邀請到亞東紀念醫院神經醫學部一般神經科主任黃彥翔主講「失智症的解藥在哪裡?」從成因、症狀、診斷、高風險族群與治療來說明。黃彥翔醫師不但分享失智症有新藥救星,並且提醒預防失智症要「趨吉避凶」!(影音/鄭名峻、江旻駿。剪片後製/實習攝影柯昀希)
黃彥翔醫師表示,失智症類型可分為:可逆性與不可逆性,可逆性失智症僅5~10%,不可逆性包括退化性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與混合性失智症。
一、可逆性失智症:
常見的有憂鬱症(假性失智症)、腦瘤、腦炎、藥物與酒精影響、甲狀腺機能異常、慢性硬腦膜下積水等,如及早發現,通常是可治癒的。
二、不可逆性失智症:
a.退化性失智症:
大部分病人均屬於「退化性失智症」,包括:阿茲海默症 ( Alzheimer’s disease )、路易體失智症 (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額顳葉型失智症 ( Fronto-temporal lobar dementia )。最常見的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約占70%。阿茲海默症初期,是以掌管記憶的海馬迴,以及掌管人格特質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發生病變退化。記憶力衰退在阿茲海默症患病初期最為明顯,病人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均出現問題。
退化性失智症還包括: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亨廷頓氏症等。額顳葉型失智症以侵犯腦部額葉及顳葉為主,早期出現人格變化跟語言問題,以及行為失控;路易氏體失智症初期有比較明顯的精神症狀,可能伴隨著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重複且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
b.血管性失智症:
是由腦血管疾病所導致的失智症,是造成失智症的第二大原因,約占20~25%,包括腦中風、頭部外傷及慢性腦血管病變,因腦部血液循環不良,腦細胞死亡而造成智力減退。這類患者合併有高血壓、心臟病或糖尿病病史。
c.混合型失智症:
主要以阿茲海默症合併血管性失智症,這是較難診斷與治療的類型。
對於失智症的臨床診斷要愈早愈好,除了有「失智症的十大警訊」,還有「AD8檢測」:
【揪出失智症10大警訊症狀】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如果出現以下失智症10大症狀,請及早就醫:
1.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
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
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5.理解視覺影響和空間的關係有困難
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8.判斷力變查獲減弱
9.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
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
【失智症「AD8檢測」】
1.判斷力上的困難,例如落入圈套或騙局、財務上不好的決定、買了對受禮者不合宜的禮物。
2.對活動和嗜好的興趣降低。
3.重複相同的問題、故事和陳述。
4.在學習如何使用工具、設備、和小器具上有困難。例如電視、音響、冷氣機、洗衣機、熱水爐(器)、微波爐、遙控器。
5.忘記正確的月份和年份。
6.處理複雜的財務上有困難。例如個人或家庭的收支平衡、所得稅、繳費單。
7.記住約會的時間有困難。
8.有持續的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
治療阿茲海默症藥物有新突破!
目前醫界主張失智症要早期就醫,最主要就是有少數的失智症是屬於可治癒型的,有可能是有一些包括像老年憂鬱症的問題,或者是內分泌系統的問題,甚至是營養缺乏的問題,這些類似的症狀也可能會導致失智的發生。所以,提醒大家早期就醫的目的,最主要就是及早發現導致失智症的原因,以利及早治療,並期能治癒。
黃彥翔主任表示,阿茲海默症的藥物治療有新突破!2021年6月,美國的藥物食品管理局FDA已經核准一個新型的藥物,主要的作用就是在清除腦內的類澱粉沉積。我們知道,阿茲海默症這個最常發生的老年失智症,目前推測的元凶依據科學家普遍認為,覺得還是跟腦內的類澱粉沉積有關。
儘管在這十幾、二十年的研究發展,很多的研究實驗後來失敗了,但是在2021年在他們的會議上,這一個藥物的實驗的結果確實給了人們一線希望!簡單跟大家介紹這樣的藥物是屬於一個單株抗體的免疫治療,效果就是在清除腦部的類澱粉沉積。當然可能也會有一些風險,包括像腦部的水腫,或者是腦出血。
以目前在台灣的現況,第一是目前這個藥物還沒有引進台灣;第二因為有一些可能的風險,所以目前也不是會常規建議給患者或者家屬考慮使用。
尤其,目前大概常規失智症的檢查,並沒有包含像腦脊髓液的檢查、正子攝影的檢查,如果真的要考慮上述這樣治療的話,就可能這兩項侵入性的檢查要考慮,這個可能是跟未來整個失智症的檢查不同的地方。
目前阿茲海默症現行的治療,有兩大類的治療是可以進行的,包括台灣已經健保都有給付一個是乙醯膽鹼酶抑制劑,像愛憶欣、憶思能等;第二個就是NMDA受體拮抗劑。這些藥物當然主要的效果是在改善症狀,也就是失智症的病人可能服用了之後,可能初期有些人的症狀可獲得一些改善,可是整個時間拉長來講,因為不是根本的治療,而是改善症狀的藥物,所以可能時間拉長過了三、五年,還是會慢慢的退化,所以算是症狀治療的藥物,而不是根本的治療。
目前這些藥物已經在台灣都已經核准了,當然如果家裡已經有長輩或者是病人有得到阿茲海默症的疾病,當然就可以尋求一些專業醫療的協助,而這些藥都可以提供一些幫助。
【預防失智症要「趨吉避凶」】
黃彥翔主任表示,預防失智症的方法就是「趨吉避凶」,所謂「趨吉」就是要增加腦部的保護的因子,就是要多動腦、多運動,飲食包括像採取像地中海飲食。而「避凶」就是要減少腦部的危險因子,就是要遠離三高包括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另外要戒菸、控制體重、避免頭部外傷,以及維持良好的心情。做好這些失智症有效的預防的方式,就可以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趨吉3招】
維持規律運動,降低失智症風險
每週規律進行2次以上運動,有助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例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上健身房、有氧運動、瑜珈等。
活化刺激腦部,防大腦退化
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例如:打電動、打麻將、接觸新事物、參加課程、學習新知、閱讀書報雜誌等。
吃地中海飲食,助腦細胞發育
保護大腦除了維持均衡飲食,建議攝取地中海飲食,其中橄欖油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深海魚含脂肪酸是腦細胞重要的營養來源、蔬果含有很多抗氧化物。
【避凶2招】
控制三高,趨於正常範圍
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都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此,遠離失智症的危險因子,必需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向「菸」說不,遠離風險
抽菸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而戒菸可降低風險。持續抽菸的人,每年認知功能退化的速度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