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傳媒/記者陳宥森報導)時值夏末秋初時節,早晚的水溫也開始下降,臺南市的水產養殖魚種如黃臘鰺(紅衫)、烏魚、鱸魚、虱目魚……等已開始進入收成前的最後育成階段,業者容易餵飼過多,而造成養殖池水質惡化,加上此時魚隻成長快速,飼養空間相對縮小,魚蝦緊迫大而易產生疫病問題,農業局動物防疫保護處呼籲水產養殖戶應適當的調整餵食量並做好水質管理工作,如此才能順利收成健康的漁貨。
動保處表示:黃臘鰺在飼養過程中容易有鰓部寄生蟲感染問題,尤其是在收成前的這段時期,飼養密度達到最大,一有不慎,水質容易惡化;此時養殖戶為了加快魚隻生長速度,常常給予過多的飼料量,造成魚隻的排泄物也增加,最終使水中氨氮容易過量,不僅對魚隻有毒性,也讓寄生蟲如卵圓鞭毛蟲及車輪蟲有機會大量滋生,造成魚隻缺氧、食慾下降甚至不吃料,嚴重時容易泛池。
動保處呼籲:應做好水質管理工作,水質惡化時應儘速換水、調整餵食量(減料或停料)或使用水質改善劑,水質改善後也可以讓寄生蟲感染的疫情較容易獲得控制,魚蝦如有異常應儘速送請水產獸醫師進行診治,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今年夏季南市沒有颱風直接來襲,後續可能造成養殖池水水源短缺,此時更顯水庫的重要性。為避免遇到長期乾旱、無水可用的窘境,農業局長李建裕建議養殖戶應備有水庫或預留一水池做為水質不良時可緊急使用,平時可使用益生菌或光合菌來維持良好水質及保養池底,如果遇到水質惡化,沒有水庫及好水可用時,可使用活性碳或沸石粉搭配益生菌來改善水質,但須數日才能見效,常常緩不濟急。
此外,水庫平日應做好水質管理,新注水或引水後應進行消毒工作,且不可放養過多的魚蝦,以免又失去水庫的功能性,動保處呼籲養殖戶應每場自備水庫,以備不時之需。
另外在此時應注意還有烏魚,尤其是此階段母魚開始結卵,如果場內懷疑有奴卡氏菌或是鏈球菌(乳酸球菌)感染,應儘速送檢,正確使用藥物及消毒水並遵守停藥期,切勿因延宕疫情而造成更大的損失,如此才能收穫碩大肥美且健康安全的烏魚子。
臺南市是水產養殖重地,黃偉哲市長非常重視水產養殖戶的輔導,動保處提供養殖池水水質檢驗、魚蝦疾病檢驗包含:細菌培養、藥物敏感性試驗、安全用藥等專業諮詢輔導及免費魚蝦定期健康檢查服務,歡迎養殖戶多加利用,如有任何魚蝦疾病防治的問題,也可洽詢動保處(06-6322899分機12、22)或忠義辦公室(06-2130958),將有專人提供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