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臺北市立文獻館70週年慶 走進「第70話」典藏特展

台灣好報/陳顗喆/台北 2022.09.19 14:30
新聞圖片 【記者 陳顗喆/台北 報導】
從民國41年成立至今的臺北市立文獻館,至今已邁入70週年,開館至今累積眾多文史資料,在「第70話」臺北市立文獻館典藏特展中,精選超過百件文物,自8月4日至10月9日止,於西本願寺廣場樹心會館展出,打造6大主題情境,透過文物故事,重現不同時代與文化激盪下,臺灣庶民生活日常。

本次「第70話」特展,規劃了「紙上浮生」、「閑話東西」、「返景原鄉」、「和風習習」、「繪聲繪影」及「一頁臺北」六大主題,帶領民眾化身時空旅人走入舊時書房、畫家職人畫室、早期雜貨店、原住民家屋、騎樓店家、電影院的情境中。「紙上浮生」展區,以文件展的方式呈現,透過賣身契、承婚字、學業證明、任命狀、分業契……等,表達從出生、教育、婚姻、事業到死亡刻劃出人的一生經歷的重要時刻。本區特別展出荷蘭文書寫的「張氏玉鑾出入東印度屬地證明」,透露出過去跨國交流的細節。自古至今對於命理的好奇與未知之事尋求指引,則是透過展出算命單,顯見人們不論身處的時空背景有所不同,展現出求神問卜的風氣古今皆然。

「閑話東西」展區則是透過物件,訴說異文化交會下的生活變遷。以女子閨房、百工工具、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等不同屬性的展品,可以解讀清朝到日治時期不同的生活轉變,如漢人女子的弓鞋、粉盒,代表過去舊時代女子的時尚生活;捕蠅器、消防水槍、消防演練、說明日治時期對於公共衛生與安全的重視;鐘錶匠的修理工具組、攜帶式電話則代表臺灣邁入現代化的進程的歷史見證。

「返景原鄉」則是文獻館歷年保存原住民文化技藝美學的展現。其中一件泰雅族貝珠衣,由硨磲貝為材料,整體縫製九萬粒貝珠,耗時多年製成,精巧的手藝工法,更是原住民工藝的最佳代表。既是泰雅族頭目獵頭回來時穿著禮服,亦可作為娶妻聘禮,為泰雅族傳統社會財富與地位之象徵,在2013年公告為臺北市一般古物,今次首度公開,猶為難得。其他展件如平埔族(凱達格蘭族)金黃玻璃管珠,則展現出過去原住民早年的物質交流過程中,是做為與外界交易中經常交換而來的物件製成各類飾品、服裝裝飾等,顯見原住民與其他文化的交流起源甚早。

文獻館也珍藏池上秀畝、結成素明、秋山春水…等多位日本畫家作品,日治時期台府展中審查員與入選畫家的作品,也在「和風習習」專區首次展出。出生台灣的東洋畫家秋山春水,描繪舟船帆影、水岸民家的「淡水河岸」,簡澹筆法繪出舊社會樸實的小鎮風情。這些畫作中相異的風格技法,反映了畫家的藝術歷程,流露出時代特質,亦為當時的台灣美術留下深遠影響。桑田喜好以速寫技法,直率筆觸勾勒出歐洲街景,亦是當時新銳畫風的嶄新呈現。

緩步邁入「繪聲繪影」展區,即可感知市井娛樂的繽紛活力。本區以戲院騎樓為場景設定,可見此區域張貼多張電影海報與電影本事,從日治時期開始的電影娛樂,引進日片與洋片,令當時的民眾有更多的休閒生活選擇,戰後的台語片、香港電影、臺灣新電影,煽情的文案挑動民眾好奇心,一張張手繪電影海報,展現了臺灣電影的巔峰時代。最後的「一頁臺北」則打造為復古戲院的形式,民眾彷彿置身於老戲院中,可見白景瑞導演拍攝的「台北之晨」影片結合文獻館珍藏的庶民生活老照片,在野台戲前觀賞演出的熱情民眾、參與節慶遊行的北一女高中生、今日已不見的蹤影書報攤、或是快樂的出遊民眾,一幕幕精彩的畫面,串起中山、松山菸廠、兒童樂園、建成圓環、中華商場、臺北市立棒球場等地,都是老臺北人的時代記憶。

「第70話」臺北市立文獻館典藏特展自即日起至10月9日展出,以舞台劇情境的設計概念,展出超過100件時代文物。文獻館表示,本展為70週年重要的展出,亦在展覽現場販售深獲好評的歷年出版品,週末期間推出曬書快閃活動,在炎炎夏日中佐一杯清新沁涼的冰滴咖啡,搭配眾多文物故事,相信能在美好的暑假時光中,留下難得的觀展經驗。展覽期間也設計一款毛氈資料袋,限量推出,有興趣的民眾敬請密切注意「第70話」FB粉絲專頁查詢最新展覽訊息。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第70話─臺北市立文獻館典藏特展
展覽地點|西本願寺廣場樹心會館(臺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4-2號)
展覽時間|111年8月4日~110年10月9日10:00~17:00(週一休館)
主辦單位|臺北市立文獻館
策劃統籌|archicake 新聞圖片 新聞圖片


【更多新聞】

  • 《尋找回憶的金木君》台北場特映會 喚回深埋花蓮土地下海洋靈魂
  • 嚴立婷「女神肌」逆齡保養祕訣
  • 九陽雅集藝文學會重陽敬老 「藝境春秋」會員作品聯展
  • 熱門關鍵字:

    娛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