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慈大附小學校日 親師伴學共成長

慈善新聞網/ 2022.09.18 10:20

  是什麼吸引家長目光,讓家長如此專注?是什麼圖畫,讓家長駐足觀賞、精挑細選?慈大附小學校日老師們使出渾身解數,用心規劃,不僅拉近了親師之間的聯結,也拉近了親生之間的情感,讓家長對孩子有更多的認識。

  新的學期開始,對於每個在慈小的學生來說,展開了新的學習旅程,而對於家長來說,最關心的莫過於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環境與狀況,特別自2019年疫情以來,家長已近兩年未踏進校園,甚至未曾面對面跟老師互動長談,因此慈大附小在特別在週末舉辦學校日,透過「親師伴學共成長」為親師生搭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讓老師與家長面對面,妥善利用班親座談的時間,讓家長與教師成為彼此的合夥人,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尤其是剛入學的小一新生,親師用對方法,學會放手,相信孩子並給予機會,是一門重要的課題。

  「教育不能重來,學習不能NG」,在李玲惠校長溫馨與愛的提醒當中,讓家長理解在學習的過程裡,相信孩子並且給予機會,是讓小小樹苗在土裡札根的最好方法,即使孩子上了學,孩子生命中的第一個導師仍舊是各位爸爸媽媽,要用對方法才能給孩子最棒的成長。而在學校,老師的卻又像是孩子的父母親,幾天前的新生健檢,小一寶貝害怕針頭不敢接受抽血,在師長的打氣與擁抱裡頭,孩子們自己也能長出勇氣。家長會陳晉鴻會長也邀請爸爸媽媽一起加入志工團隊,支持學校,跟著老師們一起來愛孩子。教務與學務處室主任透過校務分享,讓家長了解新學期校務重點及防疫新制上路該如何應對。

  睽違兩年,家長終於可以在疫情趨緩下,進入校園與教師互動,相對於線上親師座談,透過面對面的互動,表達彼此的想法與關心,更能有效達到親師溝通的目的。一年級的導師余宛蒨跟家長分享,數學需透過操作將符號與量感連結,讓孩子說出自己對題目的理解,進而確認孩子是否讀懂題目,才進行解題。雖然費時,但可奠定孩子正確的學習態度與能力;什麼是「分組教學」?四年級的導師李桂枝則是將爸媽分組,藉由快速的計時分享,讓爸媽實際體驗在小白板寫上希望孩子這學期學到的東西,家長在過程中理解到何謂分組教學;六年級導師何欣穎則細膩的處理六年級學生青春期前期豐富的情感,讓家長在孩子自己做的名牌下方發現孩子寫的悄悄話,並請爸媽在名牌上回饋給自己的寶貝。短短的半天,校園中處處可見親師間溫馨互動的畫面,而親師雙方愛的話語也在這個小小的教室裡,溫馨的流動著!

  班親會當中除了各班導師細細分享班級經營以外,各科領域老師也在這天入班做課程說明。慈大附小不但是花蓮縣教學卓越金質獎的品質保證,也是雙語教學核心績優學校,乘載著2030年國家雙語政策,美加籍英語教師詳細地為家長說明課程規劃,鼓勵著爸媽一起讓語言貼近生活,鼓勵孩子多開口大聲說。即將升上中學的六年級,學校也特別家長們舉行一場升學輔導座談,讓爸媽了解中學科學班、雙語班、藝才班及育才班的特色,讓孩子及早規劃,並為中學課程及學習奠基。

  疫情改變了許多事情,雖然口罩罩起彼此間的距離,確沒有改變老師們對學生的愛。一年級家長分享這次的親師交流,學到了許多方法,時代在變,不能再用過去的觀念教導現在i世代前端的孩子,用對方法才能使學習事半功倍。感恩學校用心規畫親師座談,慈小將持續以愛攜手家長,陪伴孩子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撰文:楊媁莉,攝影:慈大附小)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