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生至中醫看診時脫下鞋襪,露出微腫的腳踝,他自述右腳踝痛,應該是前不久扭到腳了,但中醫師判斷,看起來不像是單純扭到腳,較像是感染,但吳先生卻不願意進一步接受中醫治療。
過幾個月後,吳先生又來看診,此時腳踝處已有2個不小的傷口,並伴隨惡臭膿液,他表示這段時間裡腳踝越來越腫,更潰破流膿,曾至醫院求診骨科醫師診斷為骨髓炎,判斷應該是多年前傷口感染所造成;但經過抗生素治療、清瘡手術仍未改善,才想回來求診中醫治療。
傷口細菌感染成慢性骨髓炎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該病患的慢性骨髓炎,在小腿下三分之一段到腳踝之間,由於這部位相較肌肉豐厚的小腿肚來說,先天結構上的保護就較不好,加上血液循環也較差,一旦細菌感染進展到骨髓炎的階段,演變成慢性骨髓炎的機率很高。
而慢性骨髓炎要單純靠抗生素及清瘡,來達到完全治好的機會並不多,常常治療後雖然外表看起來是沒事了,但是只要身體抵抗力一變差,或是受到外在刺激,細菌就會重新甦醒、活躍起來。
中醫治療慢性骨髓炎,著重在先依其特點,分出是陰症或陽症,該患者情形是屬於骨髓炎陰症。蔡易昌指出,慢性骨髓炎陰症的患者症狀,常見局部組織缺氧,因太低的的氧分壓,會造成纖維細胞產生膠原蛋白、白血球殺菌的最基本需求無法滿足,對細菌的抵抗力不良、組織癒合能力太低,抗生素及清瘡手術的效果也不會太好。
延伸閱讀:
新冠確診者小心!專家:沒做「3招復健運動」當心後遺症纏上你
中醫治療慢性骨髓炎3要點
中醫方面,在明朝的骨外科名著《外科正宗》提到:「由瘡潰久不收口,乃氣血不能運行至此,骨無榮養所致。細骨由毒氣結聚化成,大骨由受胎時精血交錯而結,日後必成此疽也。」明確指出氣血運行的重要性,也由此衍伸出許多治療法則。
清朝的外科名家王維德,主張論陰陽,辨虛實,在他所著的《外科證治全生集》中,提出治療的3要點:
- 開腠理:腠理開,紅癰解,毒即消,白疽解,寒立愈。指出應消除毒氣。
- 溫裡:諸疽白陷者,乃氣血虛寒凝滯所致。又說,世人但知一概清火以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然毒之化必由膿,膿之來必由氣血,氣血之化必由溫也。說明解寒溫血以化膿的方法。
- 滋補:氣血不充,不能化毒成膿也;陰血乾枯,非滋陰溫暢,何能厚其膿漿?提到氣血運行不暢,應滋補充盈。
以上可以說明,為什麼有些慢性骨髓炎患者,不論抗生素用多強,效果都是有限;但只要加上中醫調理之後,利用解寒清毒方法化膿滋陰,使氣血運行順暢,就可達到讓療效明顯改善的效果。
中醫調理幾週之後,病患原本呈現晦暗淤黑的下肢,開始轉變出暗紅色,傷口流出的灰黑暗黃的膿,顏色也逐漸變清且帶有血絲,腫脹僵硬的關節慢慢出現彈性、且明顯消腫,傷口狀況大有進步,也很感謝中醫的治療。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