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歌劇院與中國信託攜手「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成果現況

威傳媒/編輯中心 2022.09.06 20:15
大合照(圖/陳惠玲攝)

【威傳媒記者陳惠玲報導】

  臺中國家歌劇院與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為培育臺灣音樂劇人才提供專業學習、創作交流與實現展演平台的機會,自2021年起聯手主辦「第一屆NTT+×中國信託—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今年邁入第二屆第1階段遴選勝出的5部劇本,將於10月在歌劇院角落沙龍舉行讀劇呈現;第一屆(2021-2022)2部作品也將於今年11月售票演出。

  今(6)日上午,歌劇院舉行「第二屆 NTT+ x中國信託─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宣告記者會,藝術總監邱瑗親自主持,財團法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十五分鐘的明星》編劇戴唯琪、作詞陳宛妤;《手》導演陳侑汝、編劇楊宣哲;《日晷》編劇黃琳晶;《紀念日》導演陳昶旭、編劇王顥燁、作曲楊易修;《請聽神明的話》導演張仰瑄、編劇陳治廷、作詞林絲雯等出席與會,並分享創作歷程。

《手》音樂劇編劇楊瑄哲開場精彩唱演。(圖/陳惠玲攝)
《手》音樂劇編劇楊宣哲開場精彩唱演。(圖/陳惠玲攝)

  藝術總監邱瑗表示,八月下旬,歌劇院舉行第二屆音樂劇產業論壇,邀請製作人、投資者、劇場導演一起探討原創劇的未來,針對台灣是否可能讓音樂劇變成產業,大家都非常期待!也相信在過去30年做了很多奠基的工作,終於在國表藝三場館陸續到位後看到音樂劇產業,的確可以在國內慢慢地生根了!但原創劇最重要的是資金以及原創劇本!歌劇院非常榮幸有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支持往「人才培育遠大工程」這個方向繼續前進。

  邱瑗指出,第一屆甄選作品約70幾件經過關關書審評審,篩選出五部初選作品到最後的二部作品完整的產製,作品即將在今年11月售票演出,也已於9月1日上線售票開賣,這二部作品目前約有四至五成的票房銷售,可見大家對於新劇本、新製作、新人才都非常期待!而今年第二屆第一階段遴選勝出的五部劇本,將於10月21日至23日在歌劇院角落沙龍舉行讀劇呈現。

「NTT+×中國信託—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表示,近距離看到《手》音樂劇編劇楊宣哲的開場表演,很精彩!感謝臺中國家歌劇院整合各界資源、引進頂尖師資,創造豐碩的成果。也很高興看見有音樂劇演員演而優則「寫」,斜槓當編劇,劇本還順利入圍了培養各方位的音樂劇人才,這是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計畫的初衷。

  馮寄台指出,近年,臺灣音樂劇市場熱鬧滾滾,但要維持熱度、永續發展,「人才培育工程」絕對是重中之重的基礎建設,期盼各界一起搭橋鋪路,培養多元人才,為產業注入活水,中國信託非常榮幸能夠參與!

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與財團法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合影。(圖/陳惠玲攝)
臺中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與財團法人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合影。(圖/陳惠玲攝)

第二屆遴選勝出的5部劇本 十月以5場讀劇呈現

  記者會現場5部音樂劇的編劇、導演、作詞家、作曲家分享各自創作歷程。

  邱瑗指出,在這二屆的編劇人才甄選作品發現,大家在題材上的擷取與過去的想像完全不一樣了。第二屆第1階段遴選勝出的5部劇本,以5場讀劇呈現,已於9月1日當天開放報名,一天之內全數票券索取一空,顯示觀眾對於歌劇院音樂劇作品相當支持。

  第一屆以《沉默大陸》編劇暨作詞入圍,此次又以《日晷》入圍的編劇黃琳晶分享,《沉默大陸》是講述一位罹患罕見疾病的青少年,他雙腳不能行走,在線上遊戲中找到他的世界,就像創作的那一首歌可以自在地奔跑,與一群夥伴一起闖關,而這些夥伴也都有各自要面對的生活難題,也因為成為一群夥伴後勇氣面對現實生活;《日晷》講述台灣日治時期,有面對殖民的壓迫,當時創立了詩社藉由文化抵抗,以富含文學性與反映當代思潮。

  10月23日編劇黃琳晶以富含文學性與反映當代思潮的《日晷》,回望日治時期臺灣文化的繁花盛開。

邱瑗主持,各節目編劇、作詞及合作導演分享創作歷程。(圖/陳惠玲攝)
邱瑗主持,各節目編劇、作詞及合作導演分享創作歷程。(圖/陳惠玲攝)

  10月22日讀劇《紀念日》是編劇王顥燁與作曲楊易修共同創作,以彰化悠久的北管戲曲文化對比青年面對戰爭的心境。

  導演陳昶旭談他選《紀念日》作品,編劇王顥燁在劇本設定上編劇安排許多台灣傳統民樂,與西方音樂劇的配樂融合與創新概念,在文字上也加了這樣的元素。也剛好這次作曲是楊易修的音樂創作;特別的是劇情提出了一個大哉問大假設:台灣未來如果有戰爭的話,它的情境有可能是什麼樣子?這個題材是台灣觀眾會有興趣的。

  編劇王顥燁分享《紀念日》是她與作曲楊易修的共同創作。故事內容,敘述一群青年世代如何面對戰爭的影響與朋友家人之間的情感,還有她是彰化人希望分享彰化的故事,因為彰化有戲曲,希望透過北管戲曲還有受到西方音樂美學的影響,是一部台灣人的故事和台灣人的聲音。

  邱瑗談到第二屆與第一屆最大不同是編劇可以自己找音樂創作夥伴。並提問楊易修此次音樂製作與北管的創作內容。

  楊易修表示,於2016年他創作方向致力在研究世界音樂與台灣音樂,台灣音樂方面主要在南北管戲曲與歌仔戲;於北管創作嘗試過不同的樂器,這是一種挑戰,包括結合西洋樂器讓音樂更為動聽,還有如何取得更有意義的元素,諸如戲曲唱腔要搭配什麼樣的樂器,這些都需要一些深入的研究;很開心能參與這次的製作。

各節目編劇、作詞及合作導演分享創作歷程。(圖/陳惠玲攝)
各節目編劇、作詞及合作導演分享創作歷程。(圖/陳惠玲攝)

  10月23日讀劇還有編劇陳治廷、作詞林絲雯共同創作的《請聽神明的話》作品,他們將神明比擬成企業主管,藉由月老部門來幫助凡間的男女尋找愛情的過程,同時也反思感情關係。

  《請聽神明的話》編劇陳治廷表示,希望走影集式的電視劇概念呈現。「當你自己還沒有準備好的話,上天給你再多的紅線也沒有辦法得到幸福。」主要想呈現很粉紅的年輕人的愛情小故事;談到從小看著父母對神明的崇拜,凡事都要問神明旨意,因此有感而觸發了這部故事的主題。

  導演張仰瑄分享她選《請聽神明的話》這部劇本,是因為劇本的語彙非常的新世代!流行的大眾口與還有歌詞轉化成個性,雖然題材聽起來有點俗濫,但這可能是普羅大眾會很喜歡的作品。

  10月22日《十五分鐘的明星》編劇戴唯琪與作詞陳宛妤創作的《十五分鐘的明星》探討社群媒體爆紅的瞬間的「成名」時刻。

  《十五分鐘的明星》編劇戴唯琪分享其作品來源與想法,她說,花很多時間上網查,其中觀察一位youtuber的近況,結果發現她過得蠻好的,但時間一久也忘了這個人,為此好奇youtuber要花多少時間的努力讓人們來記得或持續維持關注他們的存在。

  編劇戴唯琪與作詞陳宛妤分享二人都是新手,經過老師指導收穫頗多,就像一路探索有了發現繼續又探索著。

  《手》將於10月21日進行首場讀劇。導演陳侑汝談及選這部劇本,其中蠻有有趣的是把一件殘酷的事包裝起來,在角色的刻畫或時代背景的刻劃用一個寓言,但又輕巧的談一個蠻殘酷的現實。

  編劇楊宣哲分享,其本身喜歡玩生存遊戲的「軍武宅」,平常也關注世界各地關於戰爭的事情,特別是這次烏俄戰爭,是一個國家侵略一個國家的行為,為此藉由童話的方式來包裝戰爭殘酷的一面;《手》是一部很荒謬的…,一群人在戰爭當中失去了家,失去了一切且冒險著,主要呈現戰爭的殘酷現實與無奈。

大合照(圖/陳惠玲攝)

  邱瑗表示,歌劇院在「創作孵育」上,5月起特別邀請羅北安、王希文兩位老師傳授音樂劇詞曲創作技法,並請韓國知名編劇江南(KANG Nam)擔任劇本顧問,幫助創作者們突破盲點,精進劇作;在「製作發展」上也媒合擁有豐富戲劇、音樂劇、阿卡貝拉(A Cappella)人聲音樂作品等經歷的5位新生代導演陳侑汝、陳昶旭、孫自怡、張稜與張仰瑄加入;「NTT+×中國信託—音樂劇人才培育工程」以劇本開發起始、透過內容指導、讀劇呈現到完成全本製作,全方位打下堅實基礎,也期待能邁入推廣巡迴演出。

(資料來源:WinNews-威傳媒)

延伸閱讀:

  1. 歌劇院音樂劇增添生力軍 5位新銳編劇以讀劇呈現
  2. 歌劇院「2022遇見巨人」系列節目十月登場
  3. 《鄭嘉音談偶戲》歌劇院四場沙龍講座暨戲偶特展

熱門關鍵字:

娛樂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