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麥當勞 應曉薇 九淺一深

不敢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只因怕副作用?醫親解:不必單靠類固醇

優活健康資訊網/ 2022.09.06 10:30


從早到晚都很癢,白天工作時沒辦法集中精神,晚上又癢得睡不著,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部長鐘文宏醫師指出,而且手、脖子、臉部、額頭等處的皮膚會發紅,異位性皮膚炎常被誤認為傳染病,不但嚴重影響心情、自信,也會干擾工作、社交。

「曾經有家長反應,小朋友在晚上一直抓,常抓到見血、到處都是,每天都得換床單,大人、小孩心情都不好。」林口長庚兒童皮膚科陳冠伃醫師說,因為小朋友在關節處的病灶容易裂開形成傷口,一動就很痛而沒辦法上體育課,也沒辦法跟大家玩在一起,甚至被同學取綽號,若是需要反覆住院,可能影響照顧者的工作,增加經濟的負擔。




延伸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醫QA解密「病因、嚴重程度、治療重點」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已經大幅改變!」鐘文宏表示,早年傳統治療是基本保濕、口服抗組織胺與短效類固醇、外用類固醇藥膏與非類固醇藥膏、照光治療等。近年來,針對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也開始使用免疫抑制劑。隨著生物製劑、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問世,透過精準治療機轉,有機會讓飽受異膚痛苦的病患幾乎完全恢復,治療成效良好且副作用低,對病人有非常大的幫助。

陳冠伃表示,傳統免疫抑制劑發揮效果時間有的需要幾週、有的幾個月,病人也會顧慮相關副作用,所以經常不願意吃藥。現在,生物製劑或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治療效果就明顯快很多,副作用降低,病患接受度較高,也較有信心持續治療。

鐘文宏解釋,生物製劑是所謂的抗體藥物,採用針劑注射。而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是JAK抑制劑,目前上市3款,採用口服方式,對於害怕打針或擔憂頻繁進出醫院的病患,便利性較高。此外,JAK抑制劑透過抑制促進發炎相關的機轉,調節過度活化的免疫反應,對於B細胞、T細胞等免疫細胞的活性、保護力較不受影響,相對安全。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演進




鐘文宏據臨床經驗說明,生物製劑與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的療效都很好!大概有6至7成病人的皮膚病灶可達7成以上改善。兩者副作用有些差異,不過整體都比傳統的免疫抑制劑、類固醇安全很多。現今治療的多元發展,讓異位性皮膚炎有更多的改善空間,是病患一大福音。

談到口服標靶小分子新藥或生物製劑時,很多患者會擔心副作用,鐘文宏補充,傳統治療藥物如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的副作用更明顯,有些甚至會造成白血球降低,增加感染風險。基本上,生物製劑與口服標靶小分子新藥對肝、腎功能影響較小,安全性大幅提升,較能長期使用與控制。只要遵照醫師建議,按時回診,不用太過擔憂。

「使用口服標靶小分子新藥後,大概隔天起就能明顯止癢,經過1至2週後,整體膚況會改善很多。」鐘文宏說,「對一個長期搔抓、癢到睡不著的病患而言,明顯感受治療差異,不論是心理負擔降低、睡眠與生活品質皆大幅提升。在過去20年,大家認為異位性皮膚炎一定要用類固醇的迷思,應該要慢慢改變。」

陳冠伃補充,一旦癢感被解決且皮膚看起來跟一般人相同,病患就可以回歸正常學習、考試、社交、工作。家長不用再擔心正值12至18歲升學重要階段的孩子晚上睡不好。由此可見,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對青少年患者的幫助。

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有效止癢、改善病灶



貼心小提醒

異位性皮膚炎需要長期抗戰,所以要盡量使用不會增加肝、腎負擔的藥物,同時減少接觸過敏原。鐘文宏叮嚀,例如:對塵蟎過敏,就要注意環境清潔。夏天悶熱,要避免從事容易流汗的運動,減少皮膚刺激。冬天乾燥,就要注意皮膚保濕。

陳冠伃提醒,皮膚的保養很重要,洗完澡要全身擦上乳液/霜保濕,讓皮膚有效修復、建立健康的保護膜,對抗外界刺激,維持正常作息、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不用特別進補。口服標靶小分子藥物的副作用大多都是暫時性、可以恢復的,例如長痘痘、長皰疹、上呼吸道感染等,若有任何狀況,請提早回診反應。

現在,大里仁愛醫院亦有多位異位性皮膚炎專家醫師,如鐘文宏部長、陳冠伃醫師與顏璽醫師共同為病友提供完善診療與治療建議,與醫師保持良好溝通、穩定治療與追蹤,才能維持病況穩定!

延伸閱讀:
皮膚癢起紅疹,嚇到不敢再打疫苗?醫提醒「這一類人」最要小心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為:異位性皮膚炎不再抓到見血、流湯,異膚止癢新武器,皮膚科醫師圖文解析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