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臺灣天然漆百年風華歲月 復振漆藝無形文化資產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20905 09:54:26)由龍南天然漆博物館籌畫出版的《臺灣天然漆百年史》,今(3日)在埔里鎮圖書館舉行新書發表會,由龍南天然漆博物館徐玉富館長分享自十三歲投入持續經營至今,並已傳承到第六代的天然漆人生。
本次出席來賓包括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張仁吉主任、行政院中區聯合服務中心前執行長蔡培慧、南投縣議員陳宜君、南投縣文化局王旻世秘書、埔里鎮圖書館蘇麗雯館長、暨南大學武東星校長、埔里國小鐘森雄校長及愛蘭國小邱國峰校長等人,以及在地學界、藝文界人士共同參與。
指導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張仁吉主任表示,埔里是天然漆產業的發展重鎮。安南漆樹被引進後,於新竹北埔、苗栗銅鑼、南投埔里等地種植,大埔里地區參與了過去漆產業蓬勃發展的年代,天然漆產業歷經試種、萌芽到繁華,演進至今龍南公司成為國內碩果僅存的天然漆業者。徐玉富館長承襲其父親「龍南」創辦人徐阿龍先生的志業,與家族成員共同承擔起臺灣漆產業文化傳承的使命,而「龍南天然漆博物館」也成為埔里地方特色漆文化保存的重要據點,將文本公共化成為教育的一環,形成重要的基地,並藉此讓民眾對地方產業有進一步的瞭解與喜愛,對臺灣漆文化發展貢獻良多。今日發表的新書「臺灣天然漆百年史」付梓出版,感佩龍南徐玉富館長與徐苑菁小姐父女秉持熱情與執著,花費60多年蒐集、梳理相關文獻資料,投注15年的光陰於本書的編寫。本書為其家族世代共創的心血結晶,以宏觀的產業、文化、歷史角度,涵括天然漆歷史資料、漆樹樹種、取漆與煉漆技術、天然漆材料運用、漆藝技法、漆雜學與漆產業相關的其他小故事等等,透過多個面向形塑了臺灣漆產業的面貌,是以產業經營者角度觀察、探討、研析臺灣漆樹發展之研究著述,用共同守護臺灣漆文化的心意,並期待讓世界看見臺灣最有溫度的產業,能再次復興,再造100年的臺灣漆藝風華。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對於臺灣自然資源未來的永續發展,從漆生態系復育三面向,首先自然資源漆樹復育種植將以國內自給自足為目標,不再仰賴進口;國內漆藝人才經過這幾年各個工藝師的傳承累積,人才培育準備好了,要開始發展自己的文化成為基地;而文本的累積,以這本書為基礎,再強化為基因庫、LIAO,形成整體漆的資源庫。盤點現有啟動復育之現況,擬定期程、機制與配套措施等,串聯產業上中下游供需關係鏈,促成資源間相互支援與運用,以建構為國家發展工藝產業之重要基礎,藉以提升漆藝材料的在地性、自足性,使臺灣漆藝發展更具有自主性與競爭力,同時也展望促進臺灣主體性漆工藝的文化產業輸出。
與會來賓蔡培慧前執行長表示行政院核定的漆樹復育是個起點,未來將南投整個擴展開來像在中興新村的規劃,將以里山經濟的概念把工藝家與企業做連結發展;陳宜君議員則希望政府須更重視在地產業的推動,並協助有歷史的博物館內部空間的改善整治;暨南大學武東星校長等人,都提到臺灣天然漆百年史值得加入學校課程,讓師生共同學習瞭解在地產業與文化歷史。
最後,徐玉富館長與共同作者徐苑菁小姐表示,這本書是對於臺灣天然漆文化產業發展演變歷史的研究紀錄,透過著述出版,不僅實踐臺灣珍貴的天然漆產業的歷史文化資產保存,同時也將嘉惠有志於漆藝者,使其對臺灣漆文化的歷史背景與發展,有更完整的認識。期盼藉由這本書讓大家瞭解臺灣有這麼好的漆文化與漆產業,能夠為逐漸沒落的天然漆產業帶來新的契機,讓更多年輕人在臺灣漆裡面看見新的希望。更重要的意義是在於找到文化的根,隨之而能展現文化的自信,建立屬於臺灣自己的文化認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