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慈濟科技大學讓學子感受校園家庭的溫暖氛圍

慈善新聞網/ 2022.09.05 10:09

  一群沒有血緣的父母和孩子,如何在短短120分鐘內「破冰」,拉近彼此距離,進一步建立感情呢?

  九月二日,慈濟科技大學舉辦111學年度慈誠懿德會相見歡。「慈誠懿德會」是慈濟教育體系獨有的設計,與學校緊密合作提供離家求學孩子全方位的照顧與關懷。讓離家的孩子有家的溫暖,懿德會爸媽長久以來的默契與理念,就是要給孩子適當的愛,不是滿溢的寵,希望在愛的陪伴下,讓孩子能安心求學。這群學子們未來的爸媽每年都會參與精進課程,除了發揮愛心關懷離家求學的孩子們,也會將人生的經驗與經歷來促進產學合作的機會,並發揮個人在社會的成就與影響作鏈結產學的媒合平台。

  限於疫情規定,這次的相見換不能大家一起到大舞台參與討論,也無法共餐飲食,慈誠懿德爸媽依舊展現滿滿熱情,在各班教室迎接異鄉求學的孩子!

  只見爸爸媽媽使盡渾身解數,透過破冰遊戲,讓學生寫下自己的血型、星座、居住地、綽號、兄弟姐妹,再去尋找有同樣答案的同學或爸爸媽媽,打破初次見面的尷尬氣氛。或者,爸爸媽媽舉著自己姓名的超大名牌,輪番自我介紹後,再讓學生來進行「人臉+姓名」配對挑戰,考驗瞬間記憶力!

  沒想到,連比手勢、拍大合照竟然也有「年齡代溝」!有別於一般的比YA,新生一律都是採韓流風潮的「倒 V」手勢,讓爸爸媽媽一頭霧水。原來,這「倒 V」手勢,還有愛與和平的意涵!只見學生「反客為主」的現場教學,慈懿會爸媽二話不說、立刻配合,頓時年輕了好幾歲!

  五專護理科一年級新生潘張玉琦(泰雅族原住民),首度聽說慈誠爸爸、懿德媽媽,覺得有點奇怪,也有點尷尬,因為,不習慣喊陌生人爸媽。但是,相處後卻又有一種家人的親切感,讓我有說不出的感動。護理科一年級新生林品妤表示,一見到懿德媽媽,就感受到善意和親切感,所以,很自然的就開口喊了媽媽。即便離家求學,人生地不熟,卻能感受到被關心、被呵護,有股暖暖的感覺。

  護理科一年級新生江沛恩表示,對慈濟的印象就是熱心助人,沒想到,爸爸媽媽很熱情、超溫柔,又很會帶動氣氛,跟預期完全不一樣,更期待未來每個月的家聚時光!護理系一年級學生葉珮綺表示,原本以為慈懿會只是來宣傳、走個過場而已,可是,發現他們努力記住每個人的名字,詢問家裡狀況,可見爸爸媽媽是真的在關心我們,是充滿溫度的互動氛圍。

  為了爭取和孩子第一次碰面的難得機會,已擔任十年的懿德媽媽陳惠玲,提前打了第四劑疫苗,其他爸爸媽媽也都一律快篩陰性,保護自己和學生的安全。即使疫情無法共餐,懿德媽媽林怡伶也特地準備月餅,讓學生帶回宿舍,感受中秋團圓氛圍。甚至,捨不得學生沒人陪伴,即使受到軒嵐諾暴風圈影響,爸爸媽媽還是如期出發。

  懿德媽媽賴美娟表示,一旦帶新班級就是重新歸零,不但要倒空自己,也要學習傾聽,改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雖然不是血緣關係的連結,卻可以像家人一般的朋友。」懿德媽媽蔡智玲表示,曾用遠端視訊和孩子互動,但效果並不好,還是面對面的接觸才有溫度。除了陪伴和關愛學生,也會善用自己身為護理師的背景,多給孩子一些實習準備或職涯建議。

  從1989年慈濟護專創校起就成立的慈誠懿德會,超過700名來自各地的慈濟志工,定期到校關懷、陪伴學生。擔任超過33年的懿德媽媽林智慧表示,即使每個月才家聚一次,如今科技發達,也可不定期透過手機、網路來關懷孩子,甚至,親自拜訪每位學生的原生家庭,讓親生父母也能明白慈懿會的角色,「讓我們一起來愛慈濟的孩子!」

撰文/葉秀品;攝影/蔡淵轅、施怡華、紀靜宜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