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仁勳 颱風 青鳥行動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發生率逐年增加!透過健檢早期發現,與疾病共存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2022.09.01 11:16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一種淋巴球累積太多之血液及骨髓疾病,台灣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發生率逐年增加,每10萬人就有1人確診,每年約新增230例新個案,其中又以65歲到70歲老年人為好發族群。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暨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李啟誠理事長指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體內淋巴球會出現不正常增生現象,依照病程可以分為初期、中期、晚期。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7大症狀。(圖片提供/李啟誠醫師)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7大症狀。(圖片提供/李啟誠醫師)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初期並無明顯症狀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罹患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多數患者都是透過健檢或因其他疾病抽血,發現白血球、淋巴球異常增加才進一步確診;症狀到了中期,許多患者會感到倦怠、抵抗力下降、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發燒、夜間盜汗、脖子、腋下等淋巴結腫大等;而到了晚期,癌細胞越來越多,會開始對白血球及血小板產生侵襲,也會出現貧血或是不明原因之出血狀況。

「協助與疾病度過很長的蜜月期,是這個疾病的治療重點。」李啟誠理事長說,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主要是症狀治療,若是早期發現,沒有症狀,其實只需定期追蹤、不需治療,與疾病長期共存即可,初期平均存活期超過10年以上;中期,患者出現症狀或淋巴腫大時,醫師會依照患者病況建議開始接受治療,平均存活期為5至8年;若不幸到了晚期,因患者已經有明顯的貧血或出血狀況,積極介入治療是必要的,配合醫師治療仍可以有2至3年的平均存活期。

李啟誠理事長進一步說明,目前針對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健保新增給付單株抗體標靶藥物一線藥物合併化療藥物使用,患者透過這樣的治療組合,能長期且穩定控制病況,醫師也會依據患者的病況做最好的治療規劃與安排。

患者在初期透過健檢發現,長期追蹤能與疾病共存

每年9月1日為世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日,全球皆會共同呼籲及鼓勵所有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雖然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在台灣算是少數,但近年來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若患者能在初期透過健檢發現,長期追蹤,都能與疾病共存。而中晚期的患者,經妥善治療都能存活多年,因此不用過度恐慌,更不可輕信偏方治療,有問題盡快就醫,不要因為害怕檢查而錯失治療黃金期。

文章連結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88/89849

熱門關鍵字:

醫療生技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