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詐騙 新聞 mlb

入秋又溫差大,小心中暑!中醫教你喝「消暑茶」緩解不適

優活健康資訊網/馮逸華 2022.09.01 09:30


時序將入初秋,但白天天氣仍炎熱,如果在大太陽下活動,又馬上進入冷氣房,出現頭昏、悶熱不適、煩嘔、疲倦等症狀,就是中暑。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林巧梅提醒,中暑有分陽暑和陰暑,各可搭配不同飲食建議,來緩解不適。



林巧梅表示,如果體質屬於氣虛的人,容易感受外邪,包含暑邪,室內外冷熱溫差太大,熱氣就容易閉鎖在體內,引發中暑症狀。她指出,中醫將中暑分為陽暑及陰暑,分別有以下造成原因,及預防方法:

延伸閱讀:
太陽毒辣暑氣纏身,3要訣防中暑



中陽暑恐脫水、昏迷

陽暑在大太陽下或悶熱不通風的環境容易發生,症狀可能有輕微發熱、頭暈頭痛、肩頸僵硬、汗多口乾、食慾減退、疲倦、小便減少等,嚴重者甚至昏迷、熱衰竭、脫水。

預防陽暑飲食:

  • 須特別注意水分及電解質補充
  • 可適量補充愛玉、仙草、綠豆、薏仁
  • 生脈飲:西洋參、麥門冬、五味子
  • 西瓜翠衣:切片煮水飲用
  • 荷葉:升陽清熱,有助解暑


陰暑肇因冷熱溫差大

陰暑多因不正確的解暑方式引起,如:冷熱溫差大、長時間待冷氣房(產生所謂的冷氣病)、過度食用冷飲如啤酒、瓜類,及乘涼受寒等,症狀可能有頭痛、筋骨痠痛、腹瀉、倦怠、鼻過敏等。

預防陰暑飲食:

  • 適量飲用生薑茶

延伸閱讀:
天氣熱想刮痧解暑?醫授「正確順序」中陽暑才能刮:出痧就該停

林巧梅提醒民眾在日常活動上,應注意進入冷熱空間的轉換須有緩衝空間,例如先在走廊適應、增加防護措施如物理性防曬或冷氣房加薄外套。萬一中暑了,建議平躺休息、移至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分電解質,急症仍須送急診。

而中暑輕症如輕微發熱、頭暈頭痛、肩頸僵硬、胃口不好、汗多口乾、疲倦、小便減少等不適症狀,可以刮痧,但刮痧完因為毛細孔打開,要特別注意防風防暑,也注意不要過度刮痧至腫脹瘀血太過。至於食療可喝四神湯補氣,陽暑陰暑不適症狀也可以服用中藥緩解。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