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柯文哲 av 九淺一深

簡秀枝》黃土水遺作返台 是落地生根還是落葉歸根?

愛傳媒/ 2022.08.31 14:00

簡秀枝》黃土水遺作返台 是落地生根還是落葉歸根?

簡秀枝》黃土水遺作返台 是落地生根還是落葉歸根?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台灣前輩藝術家黃土水(1895-1930)神蹟似的進展,說明海外遊子,期待落葉歸根。黃土水花了近百年的時間,實現他的迢迢千里返鄉夢!

    黃土水在1930年底,因為勞累過度,盲腸炎併發腹膜炎,延誤就醫,撒手人寰,迄今已經92年,朝野透過各種管道,無不希望把歷盡風霜的黃土水遺作,一件件地追索回台,讓黃土水魂歸故里,遺愛人間。

    一年只活30歲,黃土水是1915年赴日留學,前半生,生活起居就學,都在家鄉台灣。後半生在日本,期間也多次奔波於台日之間,但血濃於水,台灣還是黃土水認定的故鄉。

    在1922年黃土水曾留下的一段話,附和這項歸屬。他說,「出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雖說藝術無國界之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我們台灣是美麗之島,更令人懷念。」

    日本給了他成為傑出藝術家的鑰匙,也給他東京大學砌磋琢磨、展現心得的舞台,而藝術界最高榮耀的帝展,給了他自我實現的滿滿肯定與力量,雖然生活依舊拮据,家人過世的死亡陰影高照,讓他更體會到自己與時間賽跑,創作經典作品,是他刻不容緩的自我認知與奮鬥使命。

    人已在天上的黃土水,近期迭現神蹟,彷彿他在遠距操盤,為自己的百年,深化定位,他設法讓遺作接踵回歸的具體行動,告訴國人,台灣是他永遠的故鄉,他要落葉歸根。

    這樣的信念,其實在1930年他病逝時,他的遺孀廖秋桂,就含悲忍痛,歷經千辛萬苦,把黃土水魂魄與遺作,設法帶回台灣。

    1931年廖秋桂協同親友,先為黃土水在台北東門町曹洞宗別院,舉行追悼會,牽引魂魄返鄉,隨後才把遺骨,埋葬在三橋町三板橋共同墓地(戰後成為榮民安置處,2003年闢為康樂公園,屍骨無存)。

    遺孀廖秋桂念茲在茲的是張顯黃土水的藝術成就,1931年5月9、10日,她再次結合親友,為黃土水於台北總督府舊廳舍(今中山堂),舉辦「黃土水遺作展」,現場展出黃土水一生留下的79件作品,氣魄十足。

    而後,充滿智慧的廖秋桂,依次安排黃土水遺作的安頓之所。曾於1922-26年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一師範學校(今博愛區市北教大)校長的《志保田鉎吉校長像》,先送到該學校安置。

    1937年2月2日,在「黃土水遺作捐贈奉告祭」之後,廖秋桂把黃土水創作於1930年、過世前最後嘔心瀝血的巨作《水牛群像》捐出,陳列於臺北公會堂。該作品於2009年3月2日,由文建會公告登錄為國寶,也是國寶名錄中第一件20世紀的作品。

    1983年,並由文建會主持翻鑄工作,翻鑄2件銅鑄複製作,現分別藏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及國立臺灣美術館,而《水牛群像》翻鑄用的玻璃纖維原模,則致贈高雄市立美術館,在二樓迴廊常態展覽。此3件作品,雖然都是複製作,但都被典藏館方,視為鎮館之寶。

    1965年年歲已高的廖秋桂,決定在晚年把自己最私密、也是最心愛的《結髮裸婦》石膏作品,贈送給舊識陳昭明,感謝他對黃土水藝術的書寫與推廣。《結髮裸婦》創作於1929年,是黃土水晚年精品之一。陳昭明獲得至寶,呵護《結髮裸婦》多年。

    1997年間,眼看著石膏模塑像因為年久,有脫膜銹蝕崩塌疑慮,親自督軍翻製銅質的《結髮裸婦》,並打掉破損的石膏原作。2021年陳昭明過世,《結髮裸婦》已經銅雕轉售,曾於去年12月25日在台南東門美術館公開展出,分享藝術同好。

    至於去年沸沸騰騰的《甘露水》,是黃土水於1919年開始創作,直到1921年才告完成的大理石雕刻作品,是台灣首件等身高的現代大理石雕,也是台灣第一件女性裸體雕刻創作。該作品曾入選第三回帝國美術展覽會。1931年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的「黃土水遺作展」時,首度在台灣公開,展覽結束後,移放台灣教育會館(現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陳列在一樓樓梯旁,並入藏台灣教育會館。

    1958年臺灣省臨時省議會遷臺中縣,《甘露水》隨之搬移,但卻被任意棄置,後來被行醫的張鴻標家族撿拾安置,從1958年到1974年,都被存放在張鴻標外科診所。後來,張鴻標身體違和,又感受到當時台灣社會的肅殺之氣,他們因為收容《甘露水》,備感壓力,多年噤聲並謝絕訪客。

    在張鴻標1976年過世的前2年,他將《甘露水》以麻布袋包裹完整,封存於木箱中,安置在家族經營的霧峰工廠裡封藏。直到2021年《甘露水》由林曼麗教授與北師美術館團隊尋獲,於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的見證下,交付文化部典藏。2021年12月18日於北師美術館舉辦的展覽「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出。

    今(2022)年5月21日移師至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預計展覽結束後,將由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永久收藏,成為藝文界大事,也完成台灣美術史最後一塊拼圖,奠定黃土水在台灣美術史上的領頭羊地位。

    而《少女胸像》則是1920 年黃土水自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畢業展作品,展覽結束後,運送回台,黃土水親自捐贈給母校大稻埕公學校(今太平國小)。2020年10月在台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舉行「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亮相,驚艶全場,也牽引出翌年《甘露水》的重建天日。

    太平國小傑出校友駱錦明等,出錢出力,準備以「one piece museum)的概念,修建永久陳列室,讓永遠不老的《少女胸像》,陪伴學弟學妹,守護太平國小。明後年完工之後,太平國小可望成為懷念黃土水行誼的粉絲與觀光客,必訪的藝術景點。

    無獨有偶,彰化高中也因為過人的眼力與毅力,成為黃土水遺座的大本營,目前該校擁有3件黃土水作品,1件真跡《高木友枝雕像》(1929年),以及2件複製作品,《安部幸兵衞胸像》(1930年)以及《山本悌二郎胸像》(1927年),豐收程度,簡直可媲美於公立美術館。

    原來該校圖書館推動「以行動完成閱讀」,由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旅美校友楊肇樑等捐款補助,將帶領20名未曾出國的學生出發,進行一周的學習之旅。

    於2010年起,舉辦日本踏查,由該校圖書館主任呂興忠帶領學生,截至疫情爆發前,已經讓3件黃土水遺作,歸返鄉里,成績斐然,讓彰化市長林世賢,對該校表現,讚不絕口。

    呂興忠主任原先是在友人輾轉介紹下,拜訪高木友枝(1858-1943)家屬,因為高木友枝曾擔任臺灣總督府研究所長、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早年對台灣貢獻良多。前東大教授板寺一郎,是高木友枝的外孫。他帶領大家到板寺一郎的家中,當時很意外發現了黃土水生前為高木友枝雕塑的銅像作品,以及他們交往的書信資料。

    2013年,板寺一郎過世,他的遺孀板寺慶子,打算捐出高木友枝遺物,呂興忠得到消息,馬上寫信聯繫爭取,鍥而不捨,他們的熱心作為,終獲得板寺慶子的認同。2014年,呂興忠再次帶領學生到東京拜訪板寺慶子,最後真的迎回國寶級的《高木友枝銅像》原件,以及許多張未出土的台灣原住民照片等珍貴史料。

    2018年彰化中學的海外踏查,邁入第8年,他們為了持續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前往日本新潟佐渡島,設法爭取黃土水最後2件作品《安部幸兵衞胸像》返鄉,果然蒼天不負苦心人,順利把《安部幸兵衞胸像》的唯一複製作品,順利帶返台灣典藏。

    黃土水打造  《高木友枝》銅像,《水牛群像》,都是1930年創作的,那一年黃土水以「不要命」的精神,夜不成眠,最後拖垮了健康,撫今追昔,倍讓人增添愁緒。

    至於創作於1928年的《山本悌二郎胸像》,呂興忠與學生,拜訪東京工業大學諾貝爾醫學獎大隅良典,主要任務是到新潟佐渡島拜訪佐渡名家山本悌二郎的後代家屬。山本悌二郎曾任日本農業大臣,日治時期曾至高雄等地負責糖業發展,是台灣現代糖業的奠基者。

    黃土水曾經為山本悌二郎雕塑二座銅像,目前一座存放佐渡市公所,一座在佐渡真野公園,踏查團師生拜會市公所與真野公園,爭取黃土水的《山本悌二郎銅像》複製返鄉。

    踏查學生近來勤練日本童謠「紅蜻蜓」與彰中退休老師白圻勇作曲填詞的日文「黃土水高木友枝銅像之歌」,並摺200隻紅蜻蜓,送給拜訪的日本人士,當見面禮,可說用心良苦。

    《山本悌二郎胸像》是日本佐渡市的收藏,去(2021)年國美館向日本佐渡市出借《山本悌二郎胸像》,並允諾代為修復,同時讓國美館以銅像翻製1件作品,作為該館典藏品。

    其實,彰化中學起步更早,當他們踏查到日本佐渡市,就爭取到佐渡市長渡邊龍五的首肯,直接古日本尋找修復專家,代為修復,當時讓彰化中學複製一件,作為彰化中學的重要收藏。

    國美館是在去年才透過日本華僑,以及謝長廷的穿針引線,果然,日本佐渡市長渡邊龍五,也深知黃土水遺作,對台灣公立美術館的重要性,允諾台灣借出原件,複製1件作品,國美館必須邀請專家,代為修復原件。

    這個《山本悌二郎胸像》原件,就是2016年彰化中學曾在日本尋找在地修復專家,為該原件,作過修復。目前《山本悌二郎胸像》原件已在台灣,未來國美館可收藏一件《山本悌二郎胸像》翻製作品。

    不過相較於彰化中學的首版複製作品,國美館是第二梯次的再修復與再複製,在時間上略有差別,未來《山本悌二郎胸像》原件,還是要送還日本佐渡市。

    至於《山本悌二郎雕像》的原件,28日運抵高雄,在高美館舉行盛大的開箱儀式。

    黃土水1921年入選帝展的《甘露水》原件,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以《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為題,作巡迴展出。高美館原本就收藏了黃土水《水牛群像》的玻璃纖維原模,以及《釋迦出山》銅像等2件作品,今再增加一件黃土水作品原件《山本悌二郎胸像》,如虎添翼,藝文界喜上眉梢。駐日代表謝長廷、高雄市長陳其邁、副市長史哲與文化部次長李靜慧、高美館長李玉玲,各個喜形於色,開心迎接黃土水寶貴遺作。

    提起山本悌二郎,他是1920年代,擘劃台灣新式糖業的關鍵人士,當年選定高雄橋頭設置全台第一座新式糖廠,奠定台灣邁向現代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對高雄市發展具重要的歷史貢獻與意義。

    1927年山本悌二郎,被徵召入閣,返日擔任農林大臣,因此辭去他在台灣高雄橋頭糖廠社長職位。當時地方仕紳,為感念山本悌二郎對台灣產業發展的貢獻,乃委託藝術家黃土水為他創作銅像,希望永遠矗立在高雄橋頭糖廠社宅事務所前,以茲紀念。

    這件作品,隨著時局變化,也作調整,二戰後日本戰敗,《山本悌二郎雕像》被移到倉庫保存。1959年日本以收回高雄橋頭糖廠第一代製糖機械,連同《山本悌二郎雕像》,一起運往日本,該銅像最後回到山本故鄉佐渡市,矗立在當地公園。

    近期,尋找黃土水遺作,成為全民共識,朝野總動員。在日本的謝長廷,有了前次《山本悌二郎胸像》交涉的經驗,再次介紹穿針引線。今(2022)年3月高雄市長陳其邁,又寫信給日本佐渡市長渡邊龍五,表達高雄市對流離近百年的《山本悌二郎銅像》,再返回糖廠舊址的期待,獲市府及市議會同意,市長渡邊龍五並和謝長廷代表,共同簽屬MOU,確認《山本悌二郎山本銅像》返台事宜。

    8月19日在佐渡市副市長伊貝秀一,與駐日臺灣代表處教育組組長黃冠超,共同見證下,銅像自佐渡市真野公園啟程返鄉,並順利抵達高雄,28日在眾人期待中,在高美館舉行高箱典禮,熱鬧滾滾。

    黃土水遺作,逐一返回台灣,彷彿落葉歸根的寫照,冥冥中黃土水彷佛才是事件的最有力操盤人。

    謝長廷說,臺日友好親如一家,如此情誼,其實在百年以前,就播下珍貴種子,而深厚的歷史文化才能造就一座城市的偉大,因此才會與陳其邁市長商量,聯手推動山本先生銅像返鄉。

    闊別63年,《山本悌二郎山本銅像》再次回到台灣高雄,必須歸功於臺、日官方與民間的善意推進,睽違一甲子餘的黃土壯遺作《山本悌二郎山本銅像》,從佐渡島坐船、搭機,橫越2700公里,再度回到故土,簡直像神跡出現一樣,讓人喜出望外。

    佐渡市更是以辦喜事的興奮心情,來看待這件事,期盼未來能讓更多國人有機會欣賞這件重要的作品。

    未來《山本悌二郎山本銅像》原件將交由高美館修復、典藏,成為高雄市重要的有形文化資產。同時翻鑄3尊銅像,一尊放置橋頭糖廠社宅事務所玄關原址,另複製一尊回贈佐渡市真野公園原處,第三尊綏將轉給國美館收藏。

    高美館從此有黃土水一件原件《山本悌二郎山本銅像》,以及《水牛群像》複製版、《釋迦出山像》複製版。

    國美館接收張鴻標家族捐贈給國家的《甘露水》巨作,最為風光,之外,還有、《釋迦出山像》複製版、《山本悌二郎胸像》複製版、《山本悌二郎山本銅像》複製版。

    至於北美館收藏了黃土水《釋迦出山像》石膏原模、鑄銅複製品、《水牛群像》複製版以及捐自民間的企業家塑像《顏國年立像》。

    等明後年太平國小「One Piece Museum」落成,黃土水《少女胸像》,悠然坐鎮百年歷史的古老校園,迎晨光、送夕落外,聽說還可守護校園水稻田、照顧校園內飼養的雞鴨禽畜,讓黃土水奮鬥百年的返鄉夢,由點、而線、而面,串接成功,蔚為台灣藝術魂,當魂魄安頓,真正地葉落歸根,含笑九泉!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黃土水相關照片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