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青年用「心」視角尋找傳統工藝的嶄新篇章

慈善新聞網/ 2022.08.28 09:21

「福爾摩沙探險隊」團隊與蓪草文化工藝師張秀美(右2)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辦理「青年壯遊臺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鼓勵青年自行規劃多面向的壯遊企劃,進而開拓視野、培養自主學習及團隊合作能力,同時探索臺灣在地的文化與特色。今(111)年夏天,參與感動地圖計畫的青年團隊背起行囊走出戶外,滿懷熱血探索寶島之美,把夢想化為實踐的行動,走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旅程,並感受時代演變下的環境變遷及多元文化與傳承。

  在18歲這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年紀,來自臺北市私立薇閣高級中學的施炫宇、蔣政佑、林倬漢,意識到臺灣傳統文化工藝逐漸面臨失傳的困境,過去許多鄉村的青壯年人口,因各種考量而選擇離鄉背井,卻逐漸遺忘家鄉的傳統技藝及文化,因此組成「福爾摩沙探險隊」,走訪全臺13個縣市,期望藉由畫面和文字紀錄與社群媒體的影響力,喚起逐漸淡出臺灣人心中對於傳統文化的印象,替這些面臨失傳的工藝開闢存續的道路。

  為期12天的壯遊過程中,團隊計畫探訪臺灣各種傳統工藝的傳人,「這些傳統技藝是屬於臺灣歷史的結晶,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瞭解臺灣絕不是只有山嶺谿壑、貿易中心和科技巨擎。」為了實際探訪不同傳統工藝文化及現今所面臨的困難,團隊前往新竹與蓪草文化藝術工藝師張秀美進行深度交流。張秀美細述從日治時期盛極一時的蓪草紙花工藝,到現今蓪草產業的衰退及國內匠師逐漸凋零,對自小便與母親投入蓪草產業的張秀美而言,傳承蓪草歷史不僅是為了延續職人精神,更是一種紀念母親的方式,因而致力將這項珍貴的工藝透過學校課程、工作坊等方式傳承下去。

「福爾摩沙探險隊」團隊與螺鈿工藝師陳甫強進行訪談

  另外,獲登錄為新竹市第六項無形文化資產的螺鈿工藝,師傅陳甫強是全臺少數仍在傳授該項工藝技術的工藝師,但繁瑣的工藝步驟、習得精髓所耗費的時間,以及收入不穩定等現實壓力,使得願意學習這項技藝的學徒人數驟減,再加上近年因疫情與國際貿易相關規範,導致螺貝原料短缺,更讓螺鈿工藝產業面臨雪上加霜的窘境。陳甫強以50個年頭的淬鍊,告訴團隊何謂「用一輩子做好一件事」,讓團隊不僅深深敬佩其信念與精神,並期許自己未來面對專業領域時也能抱持像陳師傅一樣努力不懈的毅力。

表面光滑溫潤的螺貝,是製作螺鈿工藝品必不可缺的素材。

  「對傳統夕陽產業的緬懷並無法給予它們實質幫助,而一個時代的輕視,將導致數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資產自此消逝。」施炫宇表示,在過程中所接觸到的老師,或許因為年紀等因素,較不懂得如何藉由網路資源去推廣、延續這些珍貴文化工藝,徒有滿腔熱忱卻苦無管道傳承。而傳統工藝文化以前人的智慧為基石,累積不可計量的時間,至今才有如此細膩與令人驚艷的工藝技術。

  經過此次壯遊體驗,團隊決定將這些文化傳承者的生命故事錄製並剪輯成短片,藉由社群媒體的力量廣為流傳;同時,成員們也決定在計畫完成後,將透過青年的視角,思考並分析各個傳統工藝的優勢,提取能夠幫助產業宣傳的點子,促使社會正視傳統工藝的興衰,以鼓勵更多人投入關注,為這些本土特色文化描繪新氣象。

  尋找感動地圖不僅只是青年突破自我或是單純追夢,還有更多對土地的關懷,與臺灣各地文化深入互動、交流,並從中培養自我探尋與反思的能力,進而促使大眾關注被長久忽略的土地與文化議題。更多團隊的冒險故事請上「壯遊體驗學習網粉絲專頁-感動地圖活動專區」(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630603983738015),更多的團隊企劃紀實都在這裡喔!

(左)團隊透過蓪草紙花作品認識蓪草文化藝術。(右)螺鈿工藝展示品。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