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慈大附中教師精舍尋根 同心發願成為慈濟良師

慈善新聞網/ 2022.08.26 15:06

李玲惠校長帶領師長回到心靈故鄉-靜思精舍

  2022慈大附中教師們,利用暑假最後一週的時間,安排連續三天的精進課程,,主題從第一天「我是人師」、第二天「我是慈大附中老師」,進入到第三天「我是慈濟的良師」。在嚴謹防疫措施下,全體教職員回到「慈濟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尋根,在慈濟世界的源頭活水,洗滌身心,找回成為教師的初發心。

  靜思精舍,是慈濟人心靈的故鄉,是慈濟師長心靈的依歸,一早由校長帶領全校師長返回精舍,一同感受回家的溫馨,更進一步了解法脈與教育的連結。慈中師長們在師父的引領之下,來到了農田採花,體驗農禪樂,也感受師父們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生活態度。師父說:「採花要順手勢,不能用蠻力!」找對方法似乎事情就變容易了,面對任何事或許皆如此。師長們專注用雙手摘花,接近彼此的心,貼近土地,專注和享受在當下,即使汗流浹背,心裡卻法喜充滿。

出坡採收金銀花體會精舍師父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精舍德宣師父勉勵老師務必看重自己的身教:「老師若說得頭頭是道,言行卻無法一致,就會被學生打折扣。老師的責任是解惑,要讓孩子懂道理、明是非。願大家發願做個維護道德的勇士,引導人人回歸善良的本性。」期許慈中老師,也是慈濟教聯老師。

宣師父分享慈濟教育播善種育英才

  曾參與尼泊爾大地震災後重建的精舍清修士陳思擔師兄,則透過賑災的過程體會到教育的重要性:「賑災只能救急,教育卻能改變孩子的生命。心靈受創的孩子需要正向能量,需要老師教導他們知足、感恩、孝順,需要老師走在身邊愛他。」當慈濟在尼泊爾援建的教室一間間搭建起來、一位接著一位慈濟老師加入,朗誦靜思語的聲音天天傳出,就看見希望在破碎的土地冉冉升起。

思擔師兄分享慈善串起教育愛

  蔡岱霖師姊從台灣嫁到「南非莫三比克—一個百分之五十以上人口是文盲,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國家」。從開始的抗拒與不適應,因著證嚴上人的感召,開始在莫三比克援建學校、推動慈濟人文、生活品格教育。她說:「莫三比克的孩子出生貧窮、自卑,以為自己一生都只能接受別人幫助,慈濟老師在學校推動竹筒歲月,帶著他們每天發心存錢、教育他們人人都可佈施種福田,要從手心向上改為手心向下的人生。當他們的心境改變了,知足和感恩的心就在心田慢慢發芽了」。

岱霖師姐分享教育夢翻轉行

  廖逸貞主任也以「佈善國際 天空學院」為主題分享,2021年慈大附中成立「國際教育處」,隨即開始慈中的「天空學院」,將慈中的人文教育特色和教師們寶貴的教學經驗,透過現代科技,無私分享到世界各地。逸貞主任表示:「慈中天空學院的成立,就是要透過數位科技、網路資源,將慈濟人文推向國際,讓慈濟教育在天空飛揚。」過往,花蓮慈大附中師生每年都會在暑假到泰北清邁慈濟學校交流或清邁老師回台培訓,這些年因著疫情阻撓,所有人力資源都送不出去。感恩上人的真知灼見,叮囑慈濟人要耕耘「線上教育平台」。願慈大附中豐富的課程能造福世界各地的老師與學生,提升老師教學專業知能;慈濟人文課程透過影像化,能影響更多的人,疫情當中,人出不去,透過天空學院卻能佈善國際。

師父引領出坡體驗師長們法喜充滿

  慈大附中李玲惠校長以「教之以禮,育之以德,導之以正,傳之以道」與全體教師共勉,世界各地都有認同慈濟理念的「慈濟老師」,然而全世界只有一個花蓮慈大附中,每一位老師都是道道地地的「慈濟中學老師」,不管未來遇到怎樣的困難,期許慈濟老師時時謹記上人的教導「以鼓勵代替責備,使孩子改過;以柔和安慰語,使孩子有力量;以慈悲讚歎語,使孩子有信心;以增進善法語,使孩子信心提升。」

  「教育」一直是慈濟重要的志業,慈濟教育志業王本榮執行長也特地到精舍勉勵慈濟老師:「莫忘初衷」,老師不只是一個職稱、一個工作,它更是一份「志業」,是因著大家有共同的理念與生命價值,共同努力、獻身、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事業,願老師們莫忘「慈濟典範教育」:三風(校風、教風、學風)、三品(品德、品質、品味)、三生(生活、生命、生機)、三儀(禮儀、服儀、威儀),自己先成為一個慈濟典範老師,定能培育出慈濟典範的學生。

王本榮執行長分享教育大願行-願景實踐與發揚

  余宛蒨老師、江拓霖老師以「經驗傳承樂成長,共構人文展特色」為主題,分享「砂婆礑山海風」校訂人文國際課程,感恩慈濟大學何縕琪院長、張璟媛教授、暨南大學洪雯柔教授、教育部林文虎老師,長期指導與陪伴,帶領教師團隊發展課程,課程雖會改變,但師長們傳承的是不變的愛與關懷。

葉承恩分享慈濟15年教育的成長

  慈中小的老師們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才會看到希望,幼兒園張珮嘉老師分享自己的慈濟因緣~「代代相傳續長情、職志合一擴大愛」,珮嘉老師表示:什麼都可以丟,但心不行丟,感恩慈濟路上有家人與同事歡喜同行,會以感恩的心持續付出,並傳承給下一代。懿德媽媽鄭淑月也分享在慈中陪伴師生的法喜與感恩,在校園中接引老師們加入職志合一的菩薩道,期許自己與師長們,都能用菩薩的心教育我們的孩子,用媽媽的心愛普天下的孩子。

葉承恩分享慈濟15年教育的成長

  從慈青、慈中校友,轉化身分成為慈中老師的鄭振宇老師、楊尹榕老師、黃韻宇老師,分享行政承擔與推動的學習及成長,感恩眾成就~因為大愛與慈濟讓大家在慈中相遇,一同為教育努力。在慈濟教育體系學習15年的葉承恩同學則是慈濟教育的最佳見證,承恩同學感恩 師公上人、慈濟與師長們為他種下善種子,期許自己成為「不以追求名利為目標,誓以善良、愛心待人人,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的法律人。承恩表示,慈濟的四大志業脫離不了師公的法,卻也脫離不了法律,尤其是慈濟現在已經是跨國的NGO了,法務更是不可獲缺,「知法、護法、傳法」,允諾未來學了法律之後,會用法律來保護師公、守護慈濟。

鄭振宇、楊尹榕、黃韻宇三位老師圓緣分享

  教育是證嚴上人心心念念的志業,合心共識營的最後,上人勉勵慈濟老師找回初心,持續點燃教育亮光:「每個學生的心地都是善良的,就像一面鏡子,這鏡子本來很明亮,但會被塵埃污染而無法照明。大環境會影響人,使得人心或向善或向惡。老師是孩子重要啟蒙導師,務必要引導他們往善的方向走,也要對他有信心,相信愛是可以相互感染。莫忘:老師心菩薩心,愛之深教之切;老師心菩薩心,燈傳燈心連心。大慈悲為室,讓心充滿愛;柔和忍辱衣,心心不打結。諸法空為座,凡事不執著;以己身為教,處此而說法。」

  此次尋根之旅,在每位老師心中灌注清流法水,相信都將成為開學後教育孩子的美善力量。

與師父飲一杯智慧的水

撰文/江依恬、陳佩珠、莊春紅;攝影/郭師企、蕭府岳、慈大附中提供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