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抱嬰兒NG姿勢恐釀髖關節發育不良 小Baby未來可能長短腳、動作發展遲緩

焦點時報/焦點時報-彰化 林明佑 2022.08.23 19:56

▲居家理學檢查,就是在換尿布的時候,雙腳是否對稱的張開、正常往內轉、往外轉。(圖/彰基提供)

【焦點時報/記者林明佑報導】小baby的髖關節,能夠正常發育成大人的髖關節,出生後的前四個月,是很重要的時期。醫師表示,抱姿或包覆不正確,會造成小baby髖關節的發育不良,未來可能長短腳、動作發展遲緩;兩隻腳抱著合併在一起抱著、背著,或是兩隻腳併攏的方式包覆著,這都是禁忌且不好的NG姿勢。

▲抱法姿或包覆不正確,會造成小baby髖關節的發育不良,未來可能。(圖/彰基提供)

彰基醫學中心骨科部副主任暨彰基兒醫兒童骨科主任王偉勛醫師表示,髖關節發育不良,指的是發育是否正常和自然長大,並分為三個等級:第一是凹窩發育不太好、太淺而覆蓋不夠;第二是「半脫位」,髖關節往外掉出來一半;第三是「脫臼」,髖關節整個掉出去;這三種情形都屬於髖關節發育不良,在台灣的發生率大約為千分之1.5。

▲4個月大前的小baby透過髖關節超音波檢查,瞭解骨盆及髖關節包覆的關係好不好(示意圖)。(圖/彰基提供)

髖關節是否發育健康,許多相關危險因子可以注意的,包括:一、產前 – 懷孕第一胎,肚皮及子宮較緊、羊水過少、胎位不正在子宮內受壓迫,左側髖關節較易脫臼、臀位生產。二、性別 – 80%是女性。

三、家族史 – 直系血親有此狀況,發生率增加10倍;哥哥姐姐有此狀況,發生率增加7倍。四、出生後是否斜頸、足部蹠骨內收或下肢變形(大腿、臀部紋路不對稱、長短腳、髖關節活動受限);另出生後的照顧方式,包覆或背抱時將新生兒下肢併攏伸直。

除了危險因子以外,還要幫小baby做理學檢查,居家的理學檢查,原則上都是比較簡單的,就是在換尿布的時候,雙腳是否對稱的張開、正常往內轉、往外轉。如果在醫院,醫師會檢查髖關節,將雙腳往後推、往上、往外推時,髖關節有沒有脫臼、能否復位回來;這些理學檢查都可協助找出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情形。

髖關節的超音波檢查其實是很簡單的,在診間讓四個月大前的小baby側躺,使用超音波檢查機器從正、側面檢查,看骨盆及髖關節包覆的關係好不好,檢查完後就會產生一個影像,包括股骨頭、髖關節的髖臼窩,藉由影像來量出α angel和β angel;從數據來看,α angel大於60度,我們就可以放心,但是小於60度也不要太緊張,因為在四個月大之前就已經發現,依照角度進行正確的治療,就可以恢復正常的髖關節發育。

髖關節檢查發現α angel大於60度,但也要注意,如果沒有正確地去抱或包覆小baby,都可能讓關節產生發育不良。抱小baby的時候,將雙腳抱著合併在一起,這是一個禁忌的抱法,或者雙腳併攏背著小baby,這個都是不好的姿勢。

日本在1974年之後,就推行正確的抱著和包覆姿勢,他們希望抱著或包覆的時候,小baby的雙腳可以自然地張開,就像騎馬一樣,這方式是對髖關節發育最好的。因為抱、包覆及照顧的方式的改變,讓日本的髖關節發生率呈現斷崖式的下降,減少到千分之一以下,所以這是很重要的照顧指標。

王偉勛提醒家長,不管買多貴的背巾或是背帶,一定要記得讓小baby兩隻腳張開,髖關節才可以永遠正常的發展,可以包覆股骨頭並保護得很好,就能夠擁有一個正常又健康的髖關節(影片:https://youtu.be/aBUuaD77pr0)。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