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頂端
|||
熱門: 黃子佼 徐巧芯 地震

46歲女主管「廣泛性焦慮症」上身 心臟彈性如同75歲

NOW健康/ 2022.08.22 15:12
新聞圖片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下民眾生活型態改變,衍生的精神健康問題也逐漸浮現。根據健保署統計,110年求診精神科人數已突破130萬人,相較前一年成長3.2%,其中,「廣泛性焦慮症」更位居精神疾病第3名。除了疫情對民眾的經濟、休閒活動及人際關係影響巨大,最近兩岸軍事對峙情勢升高,更加速許多人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導致身心健康受到威脅,臨床觀察罹患「廣泛性焦慮症」患者增加2成左右。


疫情加戰爭 「廣泛性焦慮症」來襲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疫情及戰情緊繃確實對國人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響,平時累積的壓力若無法適當紓解,容易使壓力激素升高,並在體內造成焦慮負面情緒,就像很多顆「壓力石」擠壓在腦袋裡,最後引發「廣泛性焦慮症」。


楊聰財舉了1個例子:今年46歲的芸姐(化名)是名銀行高管,生性追求完美性格,對工作及生活戰戰兢兢,面對業績目標承擔不少壓力。去年高齡生下孩子,為了有穩定的經濟收入,開始邊工作邊帶小孩,在事業、家庭兩頭燒的情況下,身心承受龐大壓力,加上看到全球疫情持續起伏不定,擔心台灣又會因疫情再起影響工作,最近經常出現失眠、頭暈頭痛及肩頸僵硬問題,甚至會有胸悶、心跳加速狀況,經家人陪同求助身心診所,並接受自律神經檢查,確定是「廣泛性焦慮症」,經過三個月藥物及心理治療後,症狀獲得大幅改善。


易疲倦或煩躁持續半年 就是廣泛性焦慮症


楊聰財醫師說明,「廣泛性焦慮症」很容易併發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是由大腦發出連結身體內臟器官及腺體分泌的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就像人體加油器,可以讓心跳加速、呼吸加快及活化肌肉張力;而副交感神經就像人體的煞車器,讓心跳變慢、呼吸平穩及肌肉放鬆等。當自律神經失調時,患者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勞、煩躁易怒、生悶氣、緊張及睡眠障礙等症狀,且症狀會持續長達半年以上,廣泛性焦慮症的發生率大約每10到20人會有1位,且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2倍,盛行率約為3到4%,其中女性患者是男性的兩倍。


楊聰財醫師表示,針對廣泛性焦慮症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的評估,可透過「自律神經測量儀」來檢測,觀察身體的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活性變化,搭配心跳變異(HRV)的頻譜分析結果,評估交感及副交感神經的相互協調狀況、心臟彈性老化程度及抗壓指數,經綜合評估參數,可協助醫師進一步擬定適合的治療用藥,量身打造個人化的精準醫療,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發現交感神經過盛,心臟彈性老化程度達75歲,抗壓指數也比正常人低


女性較有自知之明 相較男性總相信「一杯解千愁」


另1種評測的方式則是「心身壓力反應量表」,會透過36題,分為情緒行為思考身體的感受。楊聰財特別強調,男性多落在低於40;反之測出的抗壓指數與心臟彈性多較為糟糕。一問之下才發現這些男性會說「我每晚都酗酒。」相較之下女性較有自覺,總分多能真實反映身心狀況。


需使用減輕焦慮的藥物,且診斷中通常有睡眠障礙,大多需要幫助睡眠之藥物。預防廣泛性焦慮症的四大黃金法則:吃、睡(睡眠黃金時間為11pm到6am,長度約6到8小時)、動、笑。另外也建議嘗試麥德(Mind)飲食,可降低三高,並消除自由基,降低失智風險。同時鮮奶與香蕉含有色胺酸,可轉化血清素維持好心情。攝取DHA與EPA,避免壓力激素與維持腦力。最後則是運動,增加腦內啡、多巴胺與血清素分泌,有效降低負面情緒。也可在睡前多寫心情日記與感恩日記。


❤【NOW健康】關心您:酒後不開車。


更多NOW健康報導
▸余苑綺直腸癌離世 醫:高風險群40歲後這2項檢查要做
▸6旬男肝癌反覆復發抗戰30年! 醫曝:控制肝癌3關鍵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社群留言

台北旅遊新聞

台北旅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