愷婷(化名)今年剛升高三,相較過去更為緊湊的考試日程與備考緊張氛圍,讓她常常覺得疲倦,好像怎麼睡都睡不飽。不僅上學搭公車時常睡過頭,也開始會無法控制地在課堂上突然呼呼大睡。更嚴重地是,某次下樓梯走到一半,竟如睡著般,突然失去力量猝倒(cataplexy)在地,經診斷才發現罹患「猝睡症」(Narcolepsy)。
林口睡眠中心主治醫師暨林口長庚精神部教授黃玉書提醒,白天嗜睡成因相當多,若無進一步檢查找出成因,不僅對健康、人際關係及社交活動有極大影響,也可能提升生活中發生意外的風險,比如騎車發生車禍危險性增加許多。
睡眠剝奪普遍「白天嗜睡」須注意
現代人,尤其青少年,常因夜間滑手機、用電腦,出現睡眠剝奪(Sleep deprivation)情形。而除此之外,還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甲狀腺低下、精神方面疾病或藥物及酒精濫用等相當多因素都可能影響睡眠,導致白天嗜睡。對此,黃玉書強調,要解決嗜睡問題,「找到背後真正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而事實上,白天嗜睡並不等於嗜睡症,臨床上仍需透過問診、量表評估、白天多次入睡檢查(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 MSLT)、整夜睡眠多項生理功能檢查(Polysomnography, PSG)或手腕錶檢測(Actigraphy),來綜合判斷是否有「嗜睡症」或「猝睡症」。
猝睡症好發年輕族群,生命安全受威脅
值得一提的是,嗜睡症中有一種「猝睡症」,是因患者自體免疫功能失常,導致腦部下視丘分泌食慾素(hypocretin) 又稱下丘腦泌素的細胞逐漸被破壞,不僅難以在白天維持清醒,也可能像上述案例那般,在行動中突然猝倒,失去四肢肌肉張力,臨床上稱為猝睡症。由於好發於15~25歲之年輕族群,患者學業及學習、工作表現或人際關係常受巨大影響,不僅如此,黃玉書表示,在許多研究數據中都已觀察到,猝睡症患者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相較一般人高出10倍以上,生命安全恐受威脅。
黃玉書提到,過去醫界普遍對於猝睡症了解不深,直至近十多年來,陸續有相關研究文獻出現,發現猝睡症患者血液中常可檢驗出人類白血球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DQ及DR因子,與家族遺傳也有緊密關聯。因此,現臨床上多可透過抽血檢測免疫相關基因或測腦脊髓液中的食慾素,及早診斷猝睡症,及時給予患者適當治療。
「打瞌睡」是警訊!必要時接受治療
「打瞌睡」在部分民眾眼中只是小問題,然而,它也可能是身體對你發出的警訊!黃玉書指出,國外大型研究顯示,若睡眠品質長期不佳,可能發生的健康問題相當廣泛,如自卑、憂鬱症、肥胖及糖尿病⋯等。透過醫師診斷並安排治療計畫,必要時適當接受藥物治療並維持充足睡眠(每日平均至少8小時),才能讓患者生活受到影響降到最低。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原文為:高三生下樓梯突「睡著倒地」 醫提醒:猝睡症生活風險高)